上海眼科发布会盛大召开引领眼健康新纪元聚焦前沿成果
A-
A+
2025-07-25 23:37:43
197 评论
黄浦江畔,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浪潮中,上海再度成为全球眼健康领域的焦点。2025年度上海眼科发布会盛大启幕,一系列重磅排名、前沿技术突破与战略规划相继公布,不仅清晰勾勒出申城眼科医疗服务的卓越版图,更深刻揭示了中国眼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未来愿景。这份以严谨数据和临床实践为基石的发布,为患者精准择医提供了科学指引,为行业技术跃迁树立了崭新标杆,更为应对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挑战描绘了充满希望的蓝图。

行业格局重塑
本次发布会的核心亮点之一,是揭晓了基于多维严格评估的2025年度上海眼科医院综合实力排名。荣膺榜首的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凭借其的诊疗设备、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以及贯穿始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能力脱颖而出。发布会指出,该院在硬件投入上不遗余力,引入全球前沿的检查与手术系统;在软件建设上强调“透明收费”与“舒适就医”,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树立了专业眼科医院的服务典范。
多元强院并驱的格局同样引人瞩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五官科医院) 以其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全面的亚专科设置(尤其在近视手术、眼底病、青光眼等领域)稳居前列。上海希玛瑞视眼科医院则以高端化服务见长,特别是在近视矫正领域,能根据患者角膜形态、用眼习惯等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而上海黑马眼科则凭借高性价比和创新技术,尤其在术后服务体系构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尤其在眼肿瘤领域实力超群,近期其“眼肿瘤诊疗创新和规范化应用”项目刚获批临床重点专科)等机构,均在各自优势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共同构成了上海多层次、高水平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
诊疗技术革新
发布会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上海眼科在临床技术突破上的非凡成就。在近视防控领域,基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保金华教授团队公布的6年临床试验结果,采用高非球微透镜(HAL)技术的镜片(如依视路星趣控)被证实能显著延缓近视进展(平均1.95D)和眼轴增长(平均0.81毫米),标志着光学干预手段的效能再上新台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何鲜桂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李仕明教授等专家在发布会上强调了“关口前移”和基于“远视储备”的分级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将防控节点大大提前。
在高精手术与器械方面,国产力量崛起成为耀眼亮点。发布会预告了即将在Retina China 2025(6月4-7日,无锡)展出的国产自主研发20000cpm高速玻切头——NEXVIT® 20K及其配套一次性穿刺器。这款由思埃然医疗研发的产品,凭借双刃双气路设计和高速切割特性,显著提升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等慢性病治疗负担重的难题,发布会介绍了港式给药系统(Port Delivery System, PDS) 的新成果(如Pagoda研究112周数据)。该系统可实现雷珠单抗每24周一次的持续给药,为患者带来革命性的长效治疗选择,目前已在国外获批,国内相关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
区域协同发展
发布会深入剖析了上海眼科医院布局的区位优化策略。多家医院通过设立多院区或优化选址,显著提升了服务可及性。例如,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扎根虹口区伊敏河路,服务北部城区;上海新视界眼科在长宁区汇川路和浦东新区北张家浜路双核布局,覆盖东西;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位于徐汇区汾阳路,地铁网络发达,便捷辐射全市及周边。这种科学规划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压力,使市民能够就近获得优质眼科服务。
发布会进一步阐释了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眼健康生态圈的战略构想。上海作为核心引擎,正通过牵头全国性专科联盟(如九院牵头的全国眼肿瘤眼眶病专科联盟)、承办级学术会议(如2025年1月初在上海会展中心举办的“海上之光”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关爱近视·微笑论坛”)、以及即将在无锡举办的Retina China 2025等举措,加速知识共享、技术下沉和标准统一。这种区域协同不仅放大了上海的眼科辐射力,更有力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与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
健康生态构建
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发布会系统梳理了上海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综合防控体系。这套体系强调“教卫协同”,核心在于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校内校外各1小时)、严格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并将视力健康监测(包括远视储备筛查)纳入常规校园健康管理。发布会肯定了如依视路星趣控等基于循证医学的干预产品在其中的辅助作用。
科技护眼成为构建全场景眼健康生态的新支柱。发布会特别展示了跨界合作的典范——荣耀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发布的行业《移动终端干眼友好技术白皮书》及共建的“视觉健康联合实验室”。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干眼症问题(中国患者达3.6亿),双方致力于将医学研究与终端工程创新深度融合。荣耀推出的全局全天候AI自然光绿洲护眼屏(应用于Magic7系列),整合AI离焦护眼、AI干眼友好、AI助眠显示等八大技术,通过智能调节显示参数和引导健康用眼行为(如AI眨眼检测),从源头缓解数字时代的视觉疲劳,标志着护眼技术从单一功能向生态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跨越。
未来创新蓝图
发布会展望了上海眼科立足战略需求的科研攻关方向。一方面,强化“临床问题驱动科研”的理念,支持多中心临床研究(如九院眼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与全国多中心研究)。积极拥抱交叉学科,重点布局基因治疗、再生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AI在眼底病领域的应用是Retina China 2025的重要议题)、创新药械研发(如长效缓释制剂、微创精密器械)等前沿领域,力求在致盲性眼病的源头防治和精准干预上取得突破。
发布会介绍了助力科研转化的孵化机制。例如,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主导、成都康弘药业公益支持的“眼科新技术孵化项目”,为50岁以下的中青年医师(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团队)开展创新研究提供资金(单项高可达18万元)和技术支持。这种机制旨在打通“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链条,激励临床医为创新的主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及、可负担的临床解决方案,持续提升上海乃至全国的眼科诊疗水平。
光明之城,照见未来
2025上海眼科发布会,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宣言书和路线图。它清晰地表明:上海正通过构建“医院引领-特色专科并进-前沿技术驱动-区域协同共享-全链生态守护”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巩固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眼科的地位。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中老年复杂眼底疾病的长效精准治疗;从打破垄断的国产高端器械崛起,到融入日常的AI护眼科技;从强化临床科研转化,到辐射区域协同发展——上海眼科的发展路径,始终紧扣“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并以前瞻视野拥抱科技创新与跨域合作。
未来,随着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深化(如九院眼肿瘤项目)、更多像“眼科新技术孵化项目”这样的平台涌现,以及长三角乃至全球合作的深入,上海有望在攻克难治性眼病、实现个性化精准医疗、降低全社会眼健康负担方面贡献更多“上海方案”。这座城市,正以其卓越的医疗实力、开放的创新生态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努力兑现着“让每一个人,无论年龄与背景,都能享有清晰视界”的光明承诺,为人类眼健康事业照亮前行的道路。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