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详情
医生信息 - 余新平 任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主任医师、教授
认证:已通过实人认证,执业证书编号1103*********86,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审核通过,人脸识别认证通过
病友推荐度:3.7;同行推荐度:160
学历:男,博士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委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AKRON儿童医院访问学者
专业:斜视与弱视科、视觉康复与重建科
擅长:各类常见斜弱视的治疗、复杂斜视的手术治疗、难治性弱视的矫治以及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治
科研成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参与重大专项课题和卫生部行业专项课题,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论著50余篇
医生信息 - 余克明 任职:中山眼科中心近视眼激光治疗科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业:眼科学
研究方向:近视眼防治、屈光手术;圆锥角膜;近视手术术后干眼综合症
学生培养:共培养学生31名,其中硕士生17名、博士生14名
科研项目:共承担4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发表论著:发表SCI论著60余篇(作者及通讯作者)
临床及科研:主要从事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各种屈光不正,是国内早掌握并开展飞秒激光手术技术的专家之一;对屈光性有晶状体眼眼内晶体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以及严重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基础研究着重于近视手术术后干眼综合症防治及圆锥角膜发病机制
擅长疾病:手术矫正近视、远视、散光及小儿屈光不正和弱视,尤其擅长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CL)手术
执业点:屈光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科室信息 - 斜视与弱视专科 所属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成立时间:20世纪70年代
创办人:杨少梅教授等眼科医生
科室规模:科室医生16人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
科室地位:国内早设立的斜视弱视专科之一,在行业内获得广泛好评,是全国斜视弱视复杂病例的诊疗基地
学术活动 2023年5月18 - 20日,第二十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主任余新平教授率科室医生和研究生代表参会。颜建华教授和余新平教授作为大会特邀嘉宾,进行专题发言《鼻咽癌相关斜视的诊治》及《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视听注意力的认知发育研究》;申涛医生、陈冲林医生、文芸医生、汤诗宇同学也做了论文发言。
2023海口站“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场”学术专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余新平教授分享了“斜视儿童的认知功能研究”,指出斜视持续时间越长,可能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影响越大,提示斜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发育,对临床斜视治疗时机有指导意义
眼科科普 眨眼频率:正常情况下,眨眼频率为15次每分钟,使用电子产品时会不自觉降低眨眼频率
高考“摘镜潮”:2024年高考结束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近视眼激光治疗科迎来近视矫正手术高峰期,7月2日挤满候诊患者,主治医师叶一明介绍连日来就诊患者数明显上升,每天通过手术摘镜的近视患者超过100名,其中80是高三应届学生
近视定义:近视也称为短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眼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睛屈光系统曲折后焦点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物像,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看近处物体较清楚
近视成因:遗传因素(近视有遗传倾向,特别是高度近视)、环境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光线问题、阅读字体过小、大气污染等)、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躺卧看书玩手机、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用眼姿势不正确等)、饮食因素(长期挑食、爱吃甜食导致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2、叶酸等)
近视症状: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睛疲劳、畏光、流泪等

术语解释: - 屈光不正: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 飞秒激光手术: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间非常短,常用于近视矫正手术,具有精度高、创伤小等优点。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CL)手术:是将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安放在人眼晶体前安全区,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手术后无需缝合,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 -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眼病,会导致视力下降。 - 近视手术术后干眼综合症:指近视手术后,由于手术对眼表结构和泪膜的影响,导致眼睛出现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等症状的综合症。

想改善斜视问题?中山眼科余教授有高招!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