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详情
医生基本信息 姓名:朱晓波;临床职称:主任医师;教学职称:副教授;所在科室:眼底病治疗中心;任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执业地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治疗中心;学历:广州医科大学眼科专业本科、硕士学位;联系方式:电话020 - 66607666、020 - 87330345(医务科)、020 - 84262420(海珠区门诊部);好评数:14;好评率:100;广州眼科综合排名第46名;全国眼科综合排名第400名
医生专业擅长 熟悉各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后段疾病,以及泪道阻塞、眼睑内翻倒睫等眼前段外眼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还擅长白内障手术、玻璃体手术、屈光手术等眼科手术,关注儿童眼科疾病的诊治,对儿童屈光不正、斜视等常见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以激光手术、白内障手术、屈光手术等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效果显著
医生履历及成果 199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多年。多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基金共15项,其中包括主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3项。参与编写眼科专著5本,其中副主编1本,在国内外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广东省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广东省视光学会低视力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首届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
医生出诊时间 周一到周日:上午、下午有出诊安排(注:从文章信息推测可能是部分时段出诊,因未明确说明,仅根据表格呈现信息得出)
医院基本信息 名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前身: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的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1953年组建,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发展历程: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规模:现有住院床位317张;地位:我国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是卫生健康委属委管的眼科专科医院,是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中国的医学学术组织总部所在地(亚太眼科学会、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
医院特色及发展 特色:拥有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和的医疗团队,配备视网膜激光手术设备、白内障手术刀具、眼底病变图像检测设备等先进的眼科设备,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眼科诊疗服务,包括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眼科手术等。注重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开展眼科学术交流和研究,积极推动眼科学术的发展。发展战略:以全面建成世界眼科中心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 “123总部署”和“1411具体要求”为导向,秉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团队建设、坚持化、坚持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在眼科学与前沿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一系列“0”到“1”的突破。探索应用“5G + 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兴技术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深入的下沉,“百城光明行”将中山大学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至全国各地
相关活动意义 “百城光明行”将融入红色文化,作为“行走的思政课程”,通过实地宣传教育、科学普及,让青年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当代眼科人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眼科事业发展,为更多的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术语解释:

想告别眼科困扰?朱晓波在中山眼科医院等你!

  • 屈光不正: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 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手术方式,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以替代原来晶状体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终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通常由视网膜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导致视网膜脱离。
  • 眼底病:是指发生在眼底部位的疾病,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
  • 5G + 医疗:是指将5G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利用5G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实现远程医疗、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指导等医疗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