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的眼科诊室内,先进的OCT设备正无声扫描着患者的视网膜结构,而诊室外候诊的人群中,既有需要白内障手术的老人,也有寻求近视防控的青少年。作为青浦区的三级综合医院眼科,这里不仅是区域疑难眼病的诊疗中心,更是上海市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体系的核心节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汪芳润教授创立以来,从仅有五位医师的简陋科室,发展...



在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的眼科诊室内,先进的OCT设备正无声扫描着患者的视网膜结构,而诊室外候诊的人群中,既有需要白内障手术的老人,也有寻求近视防控的青少年。作为青浦区的三级综合医院眼科,这里不仅是区域疑难眼病的诊疗中心,更是上海市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体系的核心节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汪芳润教授创立以来,从仅有五位医师的简陋科室,发展成为年门诊量超6万人次、年手术量超1000台的现代化眼科中心,其发展轨迹正是青浦区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缩影。

上海市青浦中心医院眼科致力于全方位视力保健与创新治疗守护市民眼健康

学科建设与医疗团队

青浦中心医院眼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目前科室共有13名专业医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包含博士2人、硕士4人,形成高、中、初三级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袁非教授担任,其在白内障屈光矫正和高度近视治疗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主持自然基金3项,获专利10余项。科室骨干夏伟副主任医师领衔的白内障手术团队,每年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超700例,手术量居区域前列。

科室建设注重"临床+教学+科研"三维发展。作为蚌埠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基地,承担医学生培养任务;同时是上海市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负责接收社区转诊的常见眼病患者,并对疑难病例进行转诊指导。近年来科室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2014年曾获"上海市屈光档案建立先进团体"称号,体现了其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的早期布局。

临床技术与特色诊疗

白内障与疑难眼病诊疗是该科室的传统优势领域。依托三级医院综合实力和先进设备支持,科室能开展复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等Ⅳ类手术。尤其针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的老年患者,多学科协作模式确保手术安全。据统计,该科每年白内障手术量占全年手术总量的70以上(超700例),且持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公益项目,为区内低保患者提供免费手术。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是近年重点发展方向。科室配备全综合验光仪、角膜地形图分析仪、同视机等专业设备,年接诊近视患者超3000人次。通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儿童眼轴变化;同时开展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延缓近视进展。2023年,科室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开设"近视屈光门诊",由总院专家定期坐诊,提升复杂屈光问题的处理能力。作为区域视觉健康管理中心,科室定期参与学校筛查,2021年仅爱尔清亮眼科医院便完成全区5万名学生眼健康筛查,形成分级防控网络。

科研创新与学术贡献

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科室聚焦干眼症、青光眼等慢性眼病的早期诊断技术。2017年参与发表的《角膜地形图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评价分析》证实,通过分析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AI)等参数变化,可无创评估泪膜稳定性,为干眼症疗效判定提供新标准。该研究纳入60例干眼症患者数据,发现其SRI、SAI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与角膜视力(PVA)呈负相关。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科室创新前沿。团队密切关注眼科AI研究进展,如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团队开发的青光眼发病模型(2022年发表于《JCI》),可通过眼底彩照3-5年内青光眼发病风险。青浦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医疗数据节点,正探索将此类技术融入社区筛查体系。2025年数据显示,科室已配置OCT视网膜影像系统,该技术能清晰显示视网膜细微结构,对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区域协同与社区服务

作为区级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科室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枢纽职能。对上,接收并规范诊治社区转诊的常见眼病患者;对下,指导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础筛查和随访管理。2021年青浦区卫健委指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德目佳苑眼科门诊部、爱尔清亮眼科医院三家机构共同构建区域眼病防治网络,形成"筛查-转诊-手术-康复"闭环。

长三角一体化医疗布局中,科室发挥桥头堡作用。上海医大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等机构近年新增眼科服务,均与青浦中心医院建立技术协作。例如上海医大医院引入全飞秒设备后,其近视手术方案需经三级医院专家评估;而朱家角人民医院的屈光门诊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坐诊,实现优质资源下沉。爱尔清亮眼科医院开通医保后(2021年),更与青浦中心医院共享疑难病例会诊通道,惠及长三角居民。

设施设备与患者体验

科室配备一线品牌设备,形成全周期诊疗支持系统。门诊配置眼部超声诊断系统、非接触眼压计、全自动视野计、角膜内皮镜、眼底荧光造影等设备;门诊手术室配备显微镜,可进行翼状胬肉切除等日间手术;住院部设14张专科床位,满足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等急重症收治需求。2025年更新设备清单显示,OCT、激光治疗仪、角膜地形图分析仪等已成为标配,其中OCT技术能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结构,对黄斑病变诊断具有不可替代价值。

服务流程优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科室推行预约挂号制,专家出诊信息通过平台提前公示(如翟华蕾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坐诊);开通在线问诊渠道,通过好大夫等平台提供远程咨询;住院患者可享"白内障手术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比较区内多家机构,青浦中心医院因医保覆盖广、手术量大、综合救治能力强,成为老年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杂眼病;而爱尔清亮眼科医院凭借环境舒适、周末开诊、专病服务等特点,吸引中青年近视矫正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眼科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战略转型。通过聚焦白内障手术、青少年近视防控、疑难眼病诊治三大领域,该科以人才梯队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区域协作为纽带,逐步建立起"临床-科研-社区"三位一体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其设备配置达到区域水平(如OCT、全自动视野计等),年手术量突破1000台,且承担区内主要眼外伤急诊任务,彰显三级医院功能定位。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青少年近视高发的双重挑战,未来需在三个方向持续发力:一是深化早筛早诊技术,推广基于AI的青光眼风险模型,将社区筛查与三级医院诊断标准对接;二是拓展跨区域协作,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政策优势,建立青浦-吴江-嘉善眼病数据共享平台;三是优化分级诊疗路径,如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访下沉社区,仅疑难病例转诊中心医院。正如全国先进工作者王菊莉所言:"医疗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让优质服务可及、可靠"——这也正是青浦中心医院眼科从区域性科室迈向现代化专科的核心命题。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