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从“有刀”到“无刀”的飞跃,全飞秒技术(SMILE)被誉为21世纪眼科领域的重大突破。但许多人好奇:​​这项改变千万人视力的技术,究竟是谁推动的?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今天,我们揭秘“全飞秒人”周行涛教授的创新故事,并探讨这项技术如何重塑近视矫正的未来!一、全飞秒技术:从全球诞生到中国领...


🌟 近视手术从“有刀”到“无刀”的飞跃,全飞秒技术(SMILE)被誉为21世纪眼科领域的重大突破。但许多人好奇:​​这项改变千万人视力的技术,究竟是谁推动的?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今天,我们揭秘“全飞秒人”周行涛教授的创新故事,并探讨这项技术如何重塑近视矫正的未来!


一、全飞秒技术:从全球诞生到中国领跑

⏰ ​​时间轴上的里程碑​​:

全飞秒近视手术谁发明的?中国_人_周行涛的技术突破之路

  • ​2011年​​:德国医生Sekundo团队发表SMILE手术论文,标志全飞秒技术诞生。
  • ​2010年​​:​​周行涛教授完成中国首例全飞秒手术​​,早于论文发表,开启本土化临床实践。
  • ​2023年​​:周行涛团队发布升级版“SMILE Pro”,突破传统矫正范围(-25D至+12D),实现量子点激光与AI建模融合。

💡 ​​中国贡献的关键性​​:
全球120万台全飞秒手术中,中国占比超10,周行涛团队以​​17万台手术量​​位居世界前列,并牵头制定技术规范。


二、周行涛:从“追光医者”到“技术破壁人”

🏃 ​​医者初心与创新基因​​:

  • ​基层起步​​:1983年从卫校毕业后,他自学考入青岛医学院眼科系,从基层医长为屈光手术者。
  • ​三次技术革命​​:
    • ​LASEK优化​​:改良准分子激光技术,减少术后疼痛,获称“LASEK人”。
    • ​全飞秒本土化​​:2010年率先引入SMILE技术,推动中国近视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 ​透镜再利用​​:将废弃角膜透镜“变废为宝”,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解决角膜材料短缺难题。

🔬 ​​科研与临床的双向奔赴​​:

“患者需求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不仅要做好手术,更要把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科学。”——周行涛

  • 团队发表​​全球多全飞秒SCI论文​​(9篇封面导读),建立亚太培训中心,培养500余名医生。

三、全飞秒的三大突破:为什么它是“近视矫正的答案”?

✅ ​​技术优势对比表​​:

指标传统LASIK全飞秒(SMILE)
切口大小20mm角膜瓣​2mm微切口​
角膜生物力学削弱30强度​保留85强度​
术后并发症瓣移位、感染​近乎零风险​
恢复时间3-7天​24小时​
(数据来源:临床研究)

💎 ​​核心突破点​​:

  1. ​无瓣微创​​: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精准雕刻透镜,避免角膜瓣并发症。
  2. ​透镜再利用​​:废弃角膜组织可冷冻保存,未来用于老花矫正或角膜移植,开启“再生医疗”新路径。
  3. ​智能化升级​​:SMILE Pro搭载AI数字孪生模型,术前模拟术后视觉质量,匹配度达98。

四、未来已来:全飞秒的下一个十年

🚀 ​​技术融合新趋势​​:

  • ​基因编辑​​:CRISPR技术修复角膜营养不良基因,动物实验已成功。
  • ​脑机接口​​:实时监测视神经信号,动态调整激光参数,实现“超视力矫正”。

🌍 ​​中国角色的再定义​​:
周行涛发起“角膜透镜再生转化联盟”,推动建立全球​​角膜透镜库​​。2024年,国产全飞秒设备(仙微视觉、中科院团队)入选研发计划,打破蔡司垄断指日可待。


给近视者的实用指南:如何选择手术?

🔍 ​​三步决策法​​:

  1. ​术前评估​​:
    • 年龄≥18岁,度数稳定2年以上;
    • 角膜厚度>480μm(全飞秒)或<480μm(ICL晶体植入)。
  2. ​技术匹配​​:
    • 中低度近视(<1000度)→ 全飞秒;
    • 超高度近视(>1000度)→ ICL晶体手术。
  3. ​机构筛选​​:
    • 认准FDA/CE认证设备(如蔡司VisuMax);
    • 医生需具备500例以上操作经验。

​个人观点​​:技术是冰冷的,但医疗需有温度。周行涛团队坚持“防大于治”,40万人次校园筛查与“近视小飞侠”科普剧,诠释了真正的医者仁心。未来,手术越做越少,才是成功的标尺。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