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东方医院眼科中心专业眼科服务守护视力健康
A-
A+
2025-07-29 16:32:28
165 评论
本
文
摘
要
在浦东新区鳞次栉比的医疗地标中,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凭借其“浦东地区规模、设备完善、开展诊疗项目齐全”的专科优势,已成为区域眼健康服务的重要堡垒。2018年,该科室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中心&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上海东方分院”,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
在浦东新区鳞次栉比的医疗地标中,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凭借其“浦东地区规模、设备完善、开展诊疗项目齐全”的专科优势,已成为区域眼健康服务的重要堡垒。2018年,该科室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中心&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上海东方分院”,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眼健康服务平台。作为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科普基地及全国眼视光联盟单位,这里不仅是疑难眼病的诊疗高地,更是引领近视防控创新的策源地。

科室实力与学科建设
东方医院眼科拥有一支38人的专业团队,其中高级职称5人、主治医师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42。学科带头人崔红平教授作为科室主任,不仅是主刀完成5万余例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专家,更身兼美国眼科与视觉科学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团队以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科研梯队,近年在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例如甘嘉禾博士以作者发表6篇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30),并参与国内低浓度阿托品近视防控随机对照试验。
科室配置了的硬件平台:作为美国强生眼视光示范中心、德国蔡司眼视光体验中心、法国依视路CRT验配示范基地,拥有炫速双源CT、3.0T核磁共振等前沿设备支撑复杂手术。独立的专科病房和近视防控诊区,将公立医院的规范性与高端医疗服务体验深度融合。近年来,科室从传统器质性病变诊疗拓展至功能性眼病全程管理,开设了视觉康复、高度近视、低视力等特色门诊,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学科体系。
表:东方医院眼科核心团队构成
| 职称/角色 | 人数 | 主要职责与专长 |
| 高级职称专家 | 5人 | 复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学科规划 |
| 主治医师 | 6人 | 专病门诊、常规手术 |
| 博士/硕士 | 16人 | 临床研究、近视防控技术开发 |
| 专科护士及技师 | 11人 | 屈光检查、术后康复管理 |
临床特色与技术创新
在复杂性眼病外科领域,崔红平团队展现出显著优势。一位浙江金华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术后反馈:“崔医生通过悬吊术解决了我的晶体脱位问题,手术七年仍保持稳定视力”。此类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得益于科室成熟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体系——不仅解决晶状体混浊,更通过个性化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花、散光,实现术后脱镜的全程视力。在青光眼治疗中,科室将YAG激光、微创手术与药物序贯治疗结合,显著延缓了视神经损伤进程。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另一核心战场。面对上海儿童青少年56.6的总体近视率(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科室于南院开设近视防控专病门诊,提供屈光档案建立、眼轴监测、个性化干预等全链条服务。2024年,科室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团队代表,参与邹海东教授牵头的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多中心研究。该研究证实:650nm红光每日两次照射可使高度近视儿童眼轴平均缩短0.06mm,等效球镜度降低0.11D,为传统防控手段失效的患者提供新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强调:“红光仪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家长应选择正规机构而非市面混杂设备”。
表:近视防控专病门诊核心服务
| 服务模块 | 适用人群 | 技术手段 |
||--|--|
| 屈光发育档案 | 未近视儿童 | 远视储备监测、近视风险预警 |
| 进展性近视干预 | 近视增长≥0.75D/年 | 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 |
| 高度近视管理 | 近视≥-6.00D | RLRL疗法、后巩膜加固术评估 |
| 视觉功能康复 | 术后/弱视/斜视患者 | 双眼视训练、调节灵敏度矫正 |
服务模式与患者关怀
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科室率先引入“功能性眼病诊疗”理念,关注从预防保健到康复预后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针对儿童患者,医生通过建立“非指责性沟通”降低其心理压力:“很多孩子因怕被责怪而隐瞒视力下降,家长需避免用反面案例施压,转而通过眯眼、揉眼等行为观察及定期筛查早期干预”。诊室配置500lux以上的标准化照明,并设计20-30分钟分段检查流程,避免青少年睫状肌持续痉挛。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眼科,科室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同步对接内分泌科血糖管理;眼外伤患者由急诊创伤中心与眼科联合救治。在服务化方面,科室提供英、德、日、俄、法等多语种服务,并与MSH CHINA、安联等60余家保险公司签约直付,年服务外籍患者超5万人次。一位白内障手术患者评价:“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复查,一站式服务省去跨科室奔波之苦”。
科研引领与未来展望
在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科室持续产出标志性成果。除红光疗法研究外,团队在特殊接触镜(如圆锥角膜RGPL应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功能重建等方面达先进水平。2023年,科室联合上海交大医学院举办“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高级研修班”,推动眼科医生从临床痛点出发设计研究方案,促进专利转化。崔红平在研修班中强调:“需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机制,例如开发更适合中国儿童脸型的近视防控眼镜”。
未来,科室聚焦两大方向:
一是深化高度近视防控技术优化。红光疗法研究团队指出:“后续将聚焦作用机制探索、治疗方案标准化及长期安全性评价”。东方医院计划联合温州医大眼视光团队建立RLRL疗法的适应症标准及风险预警系统。
二是推动社区眼健康筛防体系下沉。针对浦东新区人口结构特点,设计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AI辅助筛查系统,通过医联体辐射社区。正如科室愿景所述:“让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惠及更广泛人群,实现‘同质化眼健康服务’的后一公里覆盖”。
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的实践印证了现代眼健康服务的核心价值:从器质性治疗转向“防治结合、全程关注”的功能性健康管理。在RLRL疗法等创新成果的推动下,科室不仅为高度近视群体带来希望,更以多学科协作、化服务重塑眼科诊疗范式。面对上海儿童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建议进一步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将屈光发育档案纳入学校健康管理体系,并通过医保政策覆盖红光疗法等新型干预手段。未来,随着基因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的融合,这里有望成为引领长三角眼健康事业发展的“光明灯塔”。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