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后去医院视力检查全过程亲身经历分享
A-
A+
2025-07-29 16:32:28
258 评论
本
文
摘
要
得知自己视力下降并考虑去医院检查,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去医院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是确诊近视、了解近视程度以及获取专业建议的关键一步。以下是去医院检查近视时会经历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项:一、挂号,选择正规医院的眼科挂号。可以挂“眼科”或“屈光不正”专科门诊。如果是儿童青少年,很多医院有专门的“小儿眼科”或“视光中心”...
得知自己视力下降并考虑去医院检查,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去医院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是确诊近视、了解近视程度以及获取专业建议的关键一步。以下是去医院检查近视时会经历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挂号
选择正规医院的眼科挂号。可以挂“眼科”或“屈光不正”专科门诊。如果是儿童青少年,很多医院有专门的“小儿眼科”或“视光中心”。
二、检查流程 (通常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1. 视力检查:
这是基本的步。护士或医生会让你看视力表(E字表或C字表),检查裸眼视力(不戴眼镜)和矫正视力(如果戴了眼镜)。
通常先测一只眼睛,再测另一只眼睛。
2. 问诊:
医生会询问你的视力下降情况:何时开始?进展快慢?看远不清还是看近也不清?
是否有视物模糊、重影、眼疲劳、头痛、眯眼视物等症状?
日常用眼习惯(看电子屏幕时间、阅读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等)。
是否有眼病史、全身病史(如糖尿病)、眼部手术史?
是否有家族近视史?父母近视度数?
3. 电脑验光:
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初步的、客观的屈光度数(近视、远视、散光)测量。
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终配镜处方。
4. 综合验光:
这是重要、关键的步骤,由验光师或医生进行。
你需要坐在综合验光仪前,验光师会根据电脑验光结果、视力情况以及你的主观反馈,通过更换不同的镜片组合,让你感受哪种镜片看得清晰、舒适。
这个过程会测量你的:
近视度数(负球镜):需要多少度来矫正看远模糊。
散光度数(柱镜)和轴向:如果有散光,需要多少度以及方向。
瞳距: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配镜必需数据。
验光师会不断提问“这样清楚还是那样清楚?”、“现在感觉舒适吗?”等,需要你如实反馈感受。
5. 眼压测量:
使用眼压计测量眼球内部的压力(非接触式喷气或接触式测量)。
主要是为了排除青光眼等疾病,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之一。
6.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医生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详细检查你眼睛的前部结构:
眼睑、结膜、角膜:是否有炎症、损伤、异常?
虹膜、瞳孔:形态是否正常?
晶状体:是否透明?是否有早期白内障(虽然年轻人不常见)?
这项检查有助于排除眼部疾病。
7. 散瞳验光:
特别重要,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次验光者!
为什么需要散瞳?青少年眼睛调节力(聚焦能力)很强,容易让度数假性偏高(睫状肌痉挛)。散瞳药水(如复方托吡卡胺、阿托品滴眼液)会麻痹睫状肌,暂时去掉调节力,暴露真实的屈光度数。
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散瞳以及使用哪种散瞳药。
散瞳后瞳孔会变大,看近模糊(尤其是阿托品散瞳持续时间长),怕光,需要几小时到几周不等才能恢复(取决于用药)。建议带上墨镜️,当天不要开车或骑车。
8. 眼底检查:
医生使用眼底镜或通过散大的瞳孔,检查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等眼底结构。
高度近视者尤其重要! 高度近视者视网膜变薄、拉长,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病变等风险增高,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检查时可能会有点强光刺眼的不适感。
9. 眼轴测量:
使用生物测量仪(如IOLMaster)测量眼球的长度(眼轴长度)。
近视防控的重要指标! 近视的本质是眼轴过度增长。定期监测眼轴增长速度和长度,可以更客观地评估近视进展情况和防控效果。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如每半年)复查眼轴。
三、诊断与治疗方案
1. 确诊:
医生会根据所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是否为近视(真性近视),并告知你的近视度数(多少度)、散光度数(如果有)、眼轴长度等具体情况。
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通常在散瞳后确定)。
2. 治疗方案讨论:
配镜矫正: 医生会根据终验光结果开具配镜处方。这是近视矫正基础、常用的方法。
框架眼镜:常见的选择。
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软性或硬性(如RGP)。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适合佩戴以及指导正确护理。
特殊类型镜片: 对于青少年近视进展较快者,医生可能会推荐:
角膜塑形镜: 夜间佩戴,白天暂时获得清晰视力,并有延缓近视进展作用。
离焦设计框架眼镜片: 如周边离焦镜片,也具有延缓近视进展作用。
近视防控建议: 医生会强调行为干预的重要性: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至少2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是有效、经济的防控手段之一。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和距离: 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一寸)。
保证充足光照: 读写时台灯和房间顶灯都要开。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
定期复查: 医生会告知下次复查的时间(通常是3个月、6个月或1年,根据年龄和近视进展情况决定)。儿童青少年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视力、验光和眼轴。
3. 其他注意事项:
排除眼部疾病:如果发现有其他眼部问题(如结膜炎、角膜炎、眼底病变等),医生会进行相应诊断和治疗。
去医院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停戴隐形眼镜: 如果平时戴隐形眼镜(特别是硬性隐形眼镜),提前几天停戴(一般软镜停戴至少1天,硬镜如RGP或OK镜停戴至少1-2周),让角膜恢复自然状态,避免影响验光结果。
带上旧眼镜: 如果已有眼镜,务必带去给医生参考。
告知病史和用药: 准备好告诉医生你的全身病史、眼部病史、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
预留充足时间: 眼科检查特别是需要散瞳的话,至少需要1-2小时。散瞳后视物模糊,当天不宜安排需要用眼的工作或学习。
有人陪同: 如果需要散瞳,特别是用散瞳药(如阿托品),好有人陪同回家。
带上墨镜: 散瞳后瞳孔散大,怕强光,带上墨镜会舒适很多。
重要的是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检查并如实回答医生的问题。检查后主动询问医生你的具体情况、度数、是否需要配镜(以及配什么类型的眼镜)、后续防控建议和复查时间。 近视虽然普遍,但及早干预、科学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
视力下降非终点,科学诊断是起点。 每一次检查都是对眼健康的投资,每一次验光都是重新校准世界的清晰度。现在迈出检查这一步,未来的你会感谢今天明智的选择。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