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附医院近视眼专家团队共筑清晰视力未来
A-
A+
2025-07-29 16:32:28
64 评论
本
文
摘
要
在赣江之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屹立七十余载,从1952年江西省眼科科室发展为今日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里的近视诊疗专家团队已成为区域眼健康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者——省内早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先锋,更是创新的引领者——年接诊超10万人次的光明守护者。从稚龄学童到白发长者,从常见的屈光矫正到疑难的高度近视诊疗,这支融合博导、硕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团队,正以毫米级的精度重...
在赣江之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屹立七十余载,从1952年江西省眼科科室发展为今日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里的近视诊疗专家团队已成为区域眼健康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者——省内早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先锋,更是创新的引领者——年接诊超10万人次的光明守护者。从稚龄学童到白发长者,从常见的屈光矫正到疑难的高度近视诊疗,这支融合博导、硕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团队,正以毫米级的精度重塑清晰视界,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当代内涵。

团队,经验丰富
专家云集,老中青三代传承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专家阵容堪称“黄金组合”。学科带头人殷小龙教授(眼科中心主任,博导)深耕儿童眼科30余年,不仅是全国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更领导团队建立“防控-矫正-追踪”体系,惠及数千名青少年。刘菲主任以白内障手术见长,其创新的“微创切口晶体置换术”将术后视力恢复时间缩短30;俞益丰副主任(医学博士)凭借20余年临床积淀,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创下单日56台ICL手术的纪录,被患者誉为“江西飞秒先锋”。团队中坚如游志鹏教授(博导)擅长复杂眼底病手术,汪昌运教授(博导)精于青光眼诊疗,新生代医生则需通过百例模拟实操考核方能上岗,形成严谨的人才梯队。
多维度技术覆盖,个性化方案
专家团队的强大不仅体现于资历,更在于其技术能力的全面性。面对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患者,团队结合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方案,将术后夜间眩光发生率降至4以下;针对并发性近视(如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刘菲团队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一体化手术,实现2.2mm微切口且无需缝合。而在疑难病例处理上,俞益丰曾为角膜薄至480μm的近视患者成功实施ICL植入,突破激光手术的安全临界值。这种“量眼”的能力,源于团队对全飞秒、千频优视半飞秒、ICL晶体植入等主流技术的纯熟掌握,以及对27G超微创玻切系统等前沿设备的精准驾驭。
技术前沿,设备精良
设备构筑精度堡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眼科中心双院区(东湖院区、红角洲院区)均配备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其啁啾脉冲技术将角膜切削精度控制在±5微米,远超传统激光。更值得称道的是Compuscan眼压计的引入——它能自动补偿角膜厚度差异,使青光眼筛查准确率达98.7,从源头规避近视并发症风险。在术前评估环节,海德堡OCT与鹰视EX500准分子系统协同运作,通过七维眼球追踪技术捕捉瞳孔动态,为手术方案提供毫米级数据支撑。
科技赋能安全升级
设备的智能化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近期更新的智能手术导航系统将操作误差压缩至0.01毫米级,配合术中实时OCT监控,避免传统激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偏中心切削。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的视网膜病变,27G超微创玻切系统(创口仅0.4mm)大幅降低医源性损伤,而蔡司广角镜系统则使眼底手术视野扩大至120°,显著提升病变清除率。正是这些“硬科技”,支撑团队实现年逾2000台屈光手术零严重并发症的纪录。
近视防控,儿童优先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化
作为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挂靠单位,该团队早在1999年便成为国内开展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的机构,2015年又率先引入低浓度阿托品防控近视,并获省级科研立项。科室创新构建“三维防控网”:一级预防依托日本NIDEK自动验光仪筛查校园高危群体;二级干预通过角膜塑形镜+视功能训练延缓近视发展;三级管理则建立电子档案,对进展性近视进行激光矫正。数据显示,接受该体系管理的儿童年均近视增长率降低56。
特殊儿童眼病的综合干预
团队对病理性近视的诊疗同样。殷小龙教授领衔的斜视与小儿眼科年均完成1500余台斜视矫正术,其中改良术式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邓燕博士(留美学者)采用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成功救治多名阈值期病变患儿;而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儿童,则可通过彭小维教授的“晶体置换+后巩膜加固”联合手术重获视力。这类复杂病例的攻克,彰显团队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从视光师到眼底外科医生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诊疗。
学术研究,创新引领
临床转化推动技术革新
科研是团队发展的核心引擎。魏益平教授(呼吸科与眼科交叉研究)在JAMA Ophthalmology发表重磅论文,揭示日常戴眼镜可降低新冠感染风险(戴镜者感染率5.8 vs 人群近视率31.5),为眼防护提供循证依据。在近视机制研究方面,团队发现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进展的相关性,为基因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技术创新上,俞益丰主导的“角膜层间微透镜植入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超高度近视提供新解法。
产学研融合提升区域水平
作为南昌大学博士点,中心迄今培养研究生、规培生百余名,向全省输送专业人才。团队与蔡司光学共建“屈光手术培训基地”,编写《赣鄱近视防控白皮书》,定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其主导的“糖尿病眼病联合门诊”更开创血糖监测与眼底治疗一体化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失明风险下降42。这些实践印证了殷小龙教授的理念:“学术的终点应是惠及每位患者,尤其是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百姓。”
服务优化,流程
精细化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在南昌二附院眼科,“技术硬实力”与“服务软实力”并重。科室推行“10分钟精准预约制”,增设15台自助报到机,减少患者滞留。检查区采用“一医一患”私密诊室,散瞳等候区配备护眼知识电子屏;术后护理包内含防尘眼镜、专用眼罩等6件实用物品,38岁的患者李女士感慨:“护士用方言讲解注意事项,带老人看病特别省心。”
智慧医疗打通诊疗堵点
双院区协同服务破解“挂号难”:红角洲院区侧重近视矫正(近南昌西站,800免费车位),东湖院区主打综合眼病治疗(地铁2号线直达)。通过微信公众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可提前7天预约20项术前检查,避免反复奔波。对于异地患者,团队提供云端病历调阅与术后视频随访,复诊效率提升60。
结论:以精湛之术点亮清晰未来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视专家团队凭借三代传承的精英阵容、同步的技术设备、贯穿全龄的防控体系、扎根临床的创新研究,构筑起覆盖江西、辐射华中的近视诊疗高地。他们不仅重塑患者的视觉清晰度,更以“防控前移、精准干预”的理念近视的疾病轨迹。未来,随着基因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突破,团队有望在病理性近视的根治上实现更大跨越。于患者而言,选择这里不仅是选择一项手术,更是选择一份对光明的承诺——正如那穿梭于赣江水面的朝阳,恒久照亮追寻清晰的征途。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