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目标:1.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和轴位)。2.评估视力矫正后的视力。3.排除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4.获得准确的配镜处方。标准检查流程:1.预约与挂号:提前通过医院官网、电话、APP或现场挂号(后者可能等待时间较长),挂眼科的号。可以选择普通眼科门诊或视光专科/屈光专科。带上身份...

核心目标:

近视检查在医院的全过程实记从挂号视力测试到医生诊断详细步骤

1. 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和轴位)。

2. 评估视力矫正后的视力。

3. 排除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

4. 获得准确的配镜处方。

标准检查流程:

1. 预约与挂号:

提前通过医院官网、电话、APP或现场挂号(后者可能等待时间较长),挂眼科的号。可以选择普通眼科门诊视光专科/屈光专科

带上身份证/医保卡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

2. 初诊与问诊:

进入诊室,医生会首先询问你的主诉

为什么来检查?(例如:看远模糊、视物疲劳、需要换眼镜等)。

视力问题出现多久了?近期是否有变化?

是否有眼痛、眼红、畏光、流泪、眼前黑影、闪光感等症状?

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或家族眼病史(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是否有戴眼镜/隐形眼镜? 带上你目前佩戴的眼镜(非常重要!医生需要参考对比)。

职业和用眼习惯(是否经常看电脑、长等)。

3. 基础视力检查:

裸眼视力检查: 站在标准视力表(通常是5米距离)前,遮挡一只眼,从视标开始辨认,记录你能看清的小视标行(如:右眼 裸眼0.3, 左眼 裸眼0.4)。

戴镜视力检查: 如果戴眼镜,会要求你戴上自己现有的眼镜,再次检查视力,记录矫正视力(如:右眼戴镜0.8, 左眼戴镜0.7)。这能初步判断旧眼镜是否合适。

4. 电脑验光:

坐在电脑验光仪前,下巴放在托架上,额头贴紧。

注视仪器内的视标(通常是热气球、小屋等)。

仪器会自动发射光线测量你的眼球屈光状态(近视、远视、散光的大致度数)。这只是一个初步、客观的参考值,不能直接用于配镜。

5. 眼压测量:

常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

头放在仪器前,注视仪器内的亮点,会有一股轻柔的气流喷向眼睛。

这是排查青光眼的重要筛查项目。

6.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坐在裂隙灯前,下巴和前额抵住托架。

医生会调整光线和显微镜倍数,仔细观察你的眼睑、睫毛、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和晶状体

目的是排除眼前节的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视力。

7. 综合验光仪检查(主觉验光): 这是获得准确配镜处方关键的一步。

坐在综合验光仪(一个大大的仪器,前面有各种镜片)前,下巴和前额抵住托架。

雾视: 医生通常会先让你处于轻度“模糊”状态,放松眼睛调节。

球镜检查(近视/远视度数):

医生使用验光仪内置的镜片组,通过在你眼前快速切换不同度数的镜片(正镜片或负镜片),不断问你:“现在看视标(通常是视力表下一行或投影仪上的字母)更清楚?还是刚才更清楚?还是差不多?”

通过你的主观反馈,医生定位你的近视或远视度数。

散光检查(散光度数和轴位):

散光表盘检查: 看一个有很多放射状线条的视标,询问线条是否都一样清晰?还是有某一条或某一组线条特别清晰/模糊?

交叉圆柱镜检查: 医生使用一个特殊的镜片(交叉圆柱镜),在你眼前快速翻转方向,询问两种状态下“哪面更清楚?还是差不多?” 通常结合视力表上的视标进行。

通过你的反馈,医生确定散光的度数(柱镜度)和方向(轴位)。

红绿测试: 看一个背景是红绿两色的视标,询问红色背景下的字母清晰还是绿色背景下的字母清晰?目的是确保度数不过矫。

双眼平衡检查: 确保双眼的矫正状态尽可能平衡,减少视疲劳。

矫正视力确认: 终确认使用验光仪上确定的度数,你能看到的视力是多少(如:1.0 / 1.2)。

8. 散瞳验光(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尤其针对儿童青少年、有调节紧张/痉挛的成人、初次验光者或度数变化快者。

目的: 麻痹睫状肌(放松眼内的“调焦肌肉”),排除调节对验光结果的影响,获得眼睛在完全放松状态下的真实屈光度(尤其是近视度数)。

流程:

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散瞳,会开具散瞳药物(通常是滴眼液)。

护士或医生会给你点散瞳药水(如:托吡卡胺、环喷托酯、阿托品),一般需要点1-3次,间隔5-15分钟。

点药后需在候诊区等待20-60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药物种类和检查医生要求),待瞳孔充分放大且调节麻痹后。

瞳孔散大后,重复综合验光仪检查(主觉验光),有时也会再次电脑验光。

注意事项:

散瞳后: 近距离阅读、书写会模糊不清,畏光(瞳孔放大,进入光线多),出门好戴墨镜。效果可持续几小时到数天(长效散瞳药如阿托品可达数周)。

不能开车!

告知医生是否有青光眼病史或家族史(某些散瞳药可能诱发青光眼发作)。

9. 眼底检查:

无论是否散瞳,医生通常会用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散瞳后看得更全面清晰)检查你的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和视网膜血管。

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近视(尤其是中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检查能及早发现可能伴随的视网膜变性、裂孔甚至脱离等风险。

检查时医生会让你看各个方向的光线,眼睛可能会有强光照射感。

10. 医生解读与处方:

医生综合所有检查结果(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散瞳结果、裂隙灯、眼底等),评估你的屈光状态和眼部健康状况。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医生会给出终的配镜处方。处方上会写明:

球镜度数(近视为负数“-”,远视为正数“+”)

柱镜度数(散光度数,通常负数)

轴位(散光方向,0-180度)

瞳距

矫正视力

医生会解释处方含义,并给予建议:

是否需要佩戴眼镜?全天佩戴还是仅在特定场合(如开车、看黑板)佩戴?

适合佩戴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如果考虑隐形,可能需要额外检查)

对于青少年,会强调近视进展的风险和防控建议(如户外活动、阿托品、OK镜等)。

告知复查时间(尤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随访眼底)。

如果发现其他眼部问题(如干眼症、结膜炎、早期白内障等),会给出相应诊断和治疗建议。

11. 配镜(可选):

拿到处方后,你可以选择在医院内的配镜中心配镜,也可以去外面的眼镜店配镜。

注意: 如果进行了散瞳验光,一般在散瞳效果完全消失(瞳孔恢复正常大小,调节力恢复)后,复验确认度数再配镜会更准确(尤其是成年人)。医生通常会告知复验时间(比如散瞳后1-3天或1周后)。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基础检查(不散瞳): 大约30分钟

  • 1小时。
  • 需要散瞳检查: 大约1.5小时

  • 3小时(包含等待散瞳起效的时间)。
  • 重要提示:

    带上你目前佩戴的眼镜! 这对医生评估非常重要。

    如果平时戴隐形眼镜,检查当天好戴框架眼镜。如果必须戴隐形,请告知医生类型及佩戴时间(软性镜片需停戴1-2天,硬性镜片如RGP或OK镜需停戴更久)。

    散瞳后视力模糊、畏光,不能开车或骑车!好有家人陪同。

    主动告知医生你的任何不适和病史。

    对于儿童,家长要提前做好安抚工作,解释检查过程。

    信任医生和检查人员,配合他们的指示。

    通过这套标准化的流程,眼科医生不仅能准确判断你的近视度数,更能全面评估你的眼睛健康状况,为你提供适合的视力矫正方案和护眼建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