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姓名 |
所属医院 |
逝世时间 |
享年 |
生平经历 |
主要贡献 |
贾亚丁 |
山西省眼科医院 |
2021年5月2日 |
64岁 |
1957年6月生于山西清徐,1983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山西省眼科医院视网膜玻璃体科副主任、主任,1997年任副院长,2001年任院长,2017年11月退休。1993年被选派为中国位奥比斯医院随机医生,先后赴12个研修访问。2016年带领山西省援喀医疗专家组前往喀麦隆执行“光明行”项目。 |
山西省眼科事业开拓者之一。1985年在山西首开眼电生理检查;1992年实施山西首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1993年回国后开展人工晶体植入和玻璃体切割术;1997年学成回国后主持开展玻璃体视网膜先进术式。积极推动奥比斯于1996年在山西成立全球个奥比斯地面培训中心——奥比斯太原地面培训中心;2000年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援建全国个小儿眼科;2013年在山西开展“眼见为实Ⅴ - 看得见的希望”低视力儿童眼保健项目。多次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
沙洛 |
山西省眼科医院 |
2020年2月15日23时许 |
93岁 |
1927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县,195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前身),后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一生致力于眼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工作。 |
一生精通医术、教书育人、善于科研,擅长管理,为山西省眼科事业的进步、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山西眼科的一面旗帜。 |
术语解释:

眼电生理检查:是通过测量视网膜被光照射或图形刺激时,在不同部位记录到的各种电反应,以此来了解视网膜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一种通过在角膜周边部作放射状切开,使角膜中央变扁平,从而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的手术方法。
人工晶体植入:是将人工制造的晶状体植入眼内,以代替原来混浊的晶状体,主要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眼科手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等,治疗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在太原的医疗领域中,眼科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众多院长和专家们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然而,总有一些令人惋惜的时刻,两位备受尊敬的眼科医院院长先后离世,他们的离去是太原眼科界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重大损失。
贾亚丁:开拓创新的眼科先锋
贾亚丁教授于2021年5月2日在太原不幸逝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与山西省眼科医院紧密相连,为山西的眼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贾亚丁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工作中。在这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岗位逐步成长为医院的中流砥柱。他先后担任山西省眼科医院视网膜玻璃体科副主任、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1997年,他升任副院长,2001年正式担任院长一职,带领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直至2017年11月退休。
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贾亚丁教授堪称开拓者。1985年,他在山西首开眼电生理检查,这一举措为山西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得许多眼科疾病能够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1992年,他实施了山西首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为近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1993年,他被选派为中国位奥比斯医院随机医生,这是对他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赴12个研修访问,将国外先进的眼科技术和理念带回国内。回国后,他开展了人工晶体植入和玻璃体切割术,这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山西在这方面的空白,使山西的眼科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7年,他从哥伦比亚卡利医科大学学成回国后,又主持开展了玻璃体视网膜先进术式,进一步推动了山西眼科技术的发展。
贾亚丁教授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推动合作与交流。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奥比斯于1996年在山西成立了全球个奥比斯地面培训中心——奥比斯太原地面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的成立,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眼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大批的眼科人才。2000年,他又推动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援建了全国个小儿眼科,为小儿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2013年,他在山西开展了“眼见为实Ⅴ - 看得见的希望”低视力儿童眼保健项目,关注低视力儿童的眼健康,为这些孩子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2016年,贾亚丁教授带领山西省援喀医疗专家组前往喀麦隆执行“光明行”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他和他的团队展示了中国的眼科水平和专家风采,用无私的大爱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喀麦隆的患者带来了光明,也增进了中非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贾亚丁教授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多次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他的学术成果不仅为眼科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眼科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沙洛:德艺双馨的眼科大家
沙洛教授于2020年2月15日23时许在太原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是为眼科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贡献贯穿了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沙洛教授1927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县,195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前身),后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一生致力于眼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工作,是一位真正的德艺双馨的眼科大家。
在临床工作中,沙洛教授医术精湛,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无数的眼科患者。他对每一位患者都认真负责,关心他们的病情和生活,深受患者的尊敬和爱戴。在教学方面,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眼科人才。他不仅传授给学生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德和医风。他的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都成为了的眼科医生,为山西的眼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领域,沙洛教授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积极开展眼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他的科研成果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山西眼科医学的发展。在医院管理方面,他善于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医院的资源。他注重医院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洛教授一生精通医术、教书育人、善于科研,擅长管理,为山西省眼科事业的进步、山西省眼科医院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一名眼科医生、学者、大家的卓越典范,是山西眼科的一面旗帜。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来者
贾亚丁教授和沙洛教授的离去,让我们深感悲痛。但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眼科医生和医学工作者。
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鼓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在眼科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疾病和挑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的医生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要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每一位患者。他们的敬业精神,提醒着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专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太原的眼科界,还有许多像贾亚丁教授和沙洛教授一样的院长和医生。山西爱尔眼科医院院长袁志刚,从医30年,他创建日间白内障手术的管理标准,反复钻研疑难复杂手术,为眼底病患者守住光明。他坦言,看一位患者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这不仅是爱尔的理念,也是他的行医准则。太原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高岩,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30年,已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两万余例,在复杂性白内障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还在山西省率先实施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 + 新一代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率先开设白内障亚专科门诊,实现了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的精准治疗。
这些的院长和医生们,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贾亚丁教授和沙洛教授的精神,不断推动着太原眼科事业的发展。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太原眼科事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太原的眼科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技术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科医学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飞秒激光技术、人工晶状体技术等。太原的眼科医院应该积极引进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眼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眼科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德和医风。要为年轻的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提高。同时,要吸引更多的眼科人才来到太原,为太原的眼科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服务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贾亚丁教授和沙洛教授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们为太原眼科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相信在众多院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太原的眼科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