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山医眼科医院李瑜的科研与临床成就大揭秘!
A-
A+
2025-04-01 03:25:04
260 评论
类别 |
详情 |
个人相关研究 |
- 与刘铮、郭泽莉、王延东等人进行“黄斑方剂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166例282只眼疗效观察”,2012年3月 - 2013年3月选取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断为阴虚血瘀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66例282只眼(干性136只眼,湿性146只眼),予口服自行研制的黄斑方剂,疗程1个月以上。结果显示痊愈46只眼,显效97只眼,有效71只眼,无效68只眼,总有效率75.89。
- 和何梅凤、吴伟、唐细兰、王延东进行“118例药源性眼病文献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收集1995年至2005年国内主要医药学术期刊上报道的关于药物对眼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探讨药源性眼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同林月娇、何梅凤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所抽查的老年患者处方逐一审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眼科老年患者中白内障病人多,占所有患者的46.73,注射剂使用率较低,占2.81,联合用药平均品种数为2.57种,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35,抗感染药物应用频率高,占28.78,利眼明滴眼剂用药频度(DDDs)和用药人次高,分别占25.90和12.08,结论是医院老年患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尤其应注意减少联合用药品种数和重复用药现象。
|
所在医院概况 |
- 成立于1953年,是一家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地理位置位于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为医保定点单位。
- 前身是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的眼科组成的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为122张,七十年代扩至210张,现有317张。
- 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厅级建制。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医院科室设定丰富,包括白内障科、青光眼科、角膜病科等。
|
医院公益活动 |
- 2023年11月启动筹备“百年校庆·百城光明行”活动,2024年4月13日从深圳光明区启程,走向全国百城开展眼科巡回医疗公益行。
- 历时209天,5G智能眼科巡诊车医疗队沿着“红色、传承、发展”三条主线,累计运营超过18万公里,覆盖新疆、西藏等全国28省/自治区的108个城市和乡村,联合全国136家医疗相关机构单位,累计服务超过15万群众,筛出白内障、屈光不正等眼病患者超过10万人。
- “红色”主线是“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及39个城市;“传承”主线是“医学溯源路”,途经12个城市;“发展”主线是“健康发展路”,前往新疆喀什、西藏林芝等57个城市,500余名患者通过手术重获光明。
- “百城光明行”从医教、研、防多方面联通百城眼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送医上门。此外,中山眼科中心通过建立六位一体的移动医疗平台,开展眼科健康智能筛查活动,落地新型的智能三级诊疗模式,共建中国城市眼健康指数,以5G智能眼科巡诊车、中山大学科考船、国产大飞机、卫星等先进科技载体为依托,落实巡回医疗的任务。
|
医院其他专家 |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生为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眼科学重点实验室PI。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斜视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眶和眼内肿瘤等眼科疾病,对各种成人和小儿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各种眼眶和眼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治经验丰富,特别是与眼眶疾病相关的斜视诊治有独特见解。在杂志发表眼科专业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杂志30多篇(或通信作者),主编《眼科临床解剖学》,副主编《斜视治疗学》和《眼眶病与眼肿瘤的现代诊治》。
- 吕林医生是中山眼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擅长眼表疾病的诊治和手术治疗,尤其在干眼症、眼表异物、结膜炎、角膜病及角膜手术方面经验丰富。
|
备注:
1. 对于药源性眼病文献分析,文中未提及具体统计分析结果。
2. 文中未明确提及李瑜医生的临床擅长领域等信息。
3. “百城光明行”活动三条主线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文中描述相对概括。

术语解释:
1. 阴虚血瘀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中医分型,阴虚指体内阴液亏损,血瘀指血液运行不畅,这种类型的黄斑变性在中医理论中有特定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2. 药源性眼病: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眼部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3. 联合用药: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
4. 用药频度(DDDs):是指以某药的日剂量(DDD)为计量单位,计算该药的用药人次数,是衡量药物使用频率的一个指标。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