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近视推拿诊疗中心
A-
A+
2025-07-29 16:32:28
149 评论
本
文
摘
要
在齐鲁大地,一场以指尖为媒介的视力保卫战已悄然进行了数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推拿中心作为国内在职专业从事小儿推拿的博导单位,依托百年中医底蕴,将传统推拿技法与现代医学结合,开创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山东模式”。这里不仅是“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发源地,更是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在齐鲁大地,一场以指尖为媒介的视力保卫战已悄然进行了数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推拿中心作为国内在职专业从事小儿推拿的博导单位,依托百年中医底蕴,将传统推拿技法与现代医学结合,开创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山东模式”。这里不仅是“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发源地,更是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的主编单位,其创立的“四明穴”技术已惠及数十万儿童,使非病理性近视防控有效率超80,成为中医药守卫生机的重要实践。

一、历史传承与专科特色
百年流派的现代新生
山东省中医院小儿推拿中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齐鲁小儿推鼻祖孙重三先生奠基。他系统整理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方案,形成以“十三大手法”为特色的技术体系。历经半个世纪发展,该中心现拥有名中医专家6人、博导1人、硕导3人,成为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并牵头成立山东省小儿推拿质量控制中心。
多学科融合的诊疗矩阵
中心突破传统推拿单一技术局限,创新整合拔罐、头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十余种外治法,形成“推拿+”综合干预模式。针对近视、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结合腺样体肥大、脊柱侧弯等共病,建立“视力-体质-行为”三维诊疗路径。临床数据显示,该方案对儿童近视、弱视改善率达76,斜颈矫正有效率达85。
二、“四明穴”技术体系与科学验证
创新穴位的精准干预
于娟教授团队基于“通络明目”理论,提出“四明穴”(头部的上明、翳明,手部的睛明、光明)推拿技术。操作时以拇指点揉眼部周围攒竹、鱼腰、丝竹空等穴位,配合清肝经(食指末节向指尖直推)、补肾经(小指末节向指尖直推)的全身调理,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该技术被纳入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写入《小儿推拿学》教材,在全省236家基地推广。
临床疗效的循证支撑
一项针对140例6-12岁近视患儿的对照研究显示:
推拿组(70例):治疗6个月后裸眼视力显著提升(t=13.290, P<0.001),调节灵敏度改善率达92.6;
常规配镜组(70例):视力无显著变化(t=-1.747, P>0.05),调节功能持续下降。
进一步随访发现,推拿组屈光度年进展速度平均减缓0.38D,证实其可有效延缓近视发展。
推拿与常规治疗近视效果对比
| 评价指标 | 推拿治疗组 | 常规配镜组 | 统计学差异 |
||--|--|--|
| 裸眼视力改善 | 显著提升 | 无显著变化 | t=13.501, P<0.001 |
| 屈光度进展 | 年减缓0.38D | 持续进展 | t=2.210, P=0.028 |
| 调节灵敏度 | 改善率92.6 | 无显著变化 | t=-29.864, P<0.001 |
| 治疗接受度 | 儿童接受度高 | 部分儿童抗拒戴镜 | 显著差异 |
三、多级防控网络建设
四级体系的全省覆盖
2019年,山东省卫健委首创“省-市-县-乡镇”四级防控网络。省级基地(山东省中医院)负责技术标准制定与人员培训,市级基地承担区域督导,县级基地实施筛查干预,乡镇卫生所开展家庭指导。截至2023年,网络已覆盖236家基地,培训医师2000余名,年服务儿童超10万人次。
“医教家”协同模式
中心推动医疗干预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
进校园行动:在济南莱芜第二实验小学等机构开展“护目操”教学,将“四明穴”手法融入课间操;
家庭管理包:开发穴位定位视频、护脊操教程,家长扫码即可学习居家保健技巧;
数字平台:建立视力档案云端管理,智能提醒复诊与训练。2024年“爱眼日”活动中,该模式使受干预学生近视新发率下降34。
四、中医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肝肾-脑目”脏腑关联理论
中医视近视(古称“能近怯远症”)为肝肾不足、目失所养之症。《灵枢·大惑论》言:“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银海精微》指出:“血虚气不足,故不能远视”。中心提出“肝肾为本,目睛为标,脑为枢纽”学说:
肾精亏虚→髓海空虚→目系失养→视物昏朦;
肝血不足→疏泄失常→气滞血瘀→睫状肌痉挛。
推拿通过刺激眼周穴位改善微循环,清肝经疏解气滞,补肾经充盈精气,从而调和气血、舒筋明目。
现代医学的作用解析
研究证实,推拿可多靶点干预近视病理环节:
1. 调节功能改善:增加睫状肌弹性,提升调节幅度(推拿组提升3.52±0.71D vs 对照组0.21±0.33D);
2. 血流动力学优化:眶周血流速度增加30,改善视网膜血氧供应;
3. 神经传导增强:刺激视皮质中枢,提升视觉敏感度。
五、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现存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体系仍面临三大挑战:
基层服务能力不均衡:县级以下机构手法合格率仅65;
长期随访机制缺失:5年以上疗效数据不足;
高度近视干预局限:对病理性近视并发症防控效果有限。
融合创新的战略规划
中心正推动三大升级:
1. 技术智能化:研发AI手法辅助系统,实时校准穴位定位与力度;
2. 方案精准化:结合基因检测(如PAX6基因筛查)与中医体质辨识,实现“一人一方”;
3. 中西医协同: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探索推拿联合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的综合方案。2023年启动的“五音具象催眠VR技术”,通过音乐疗法缓解视疲劳,已纳入省级干预目录。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范式革新
山东省中医院小儿推拿中心以“四明穴”技术为支点,构建了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彰显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智慧。其成功实践揭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问题干预中,可通过标准化技术推广(236家基地)、多学科融合(推拿+耳穴+VR)、全社会参与(医教家协同)实现规模化应用。未来,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深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这一“山东模式”或将为全球近视防控提供更具普适性的中国方案。
> 灯火可亲处,指下日月长。当古老推拿术与现代医学在泉城交汇,守护的不仅是孩童清澈的眼眸,更是一个民族仰望星空的未来。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