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近视验光检查完整流程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指南
A-
A+
2025-07-29 16:32:28
202 评论
本
文
摘
要
核心目标,1.确定准确的屈光不正度数: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的度数、轴位以及瞳距。2.排除眼部疾病:检查是否有其他眼部问题导致视力下降。3.评估视觉功能:检查双眼协调能力、调节功能等。4.获得医学处方:开具可用于配镜或进一步治疗的医学验光处方。标准验光流程(可能因医院和设备略有差异)1.挂号与分诊:选择眼科挂号...
核心目标
1. 确定准确的屈光不正度数: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的度数、轴位以及瞳距。

2. 排除眼部疾病: 检查是否有其他眼部问题导致视力下降。
3. 评估视觉功能: 检查双眼协调能力、调节功能等。
4. 获得医学处方: 开具可用于配镜或进一步治疗的医学验光处方。
标准验光流程(可能因医院和设备略有差异)
1. 挂号与分诊:
选择眼科挂号(普通眼科门诊或视光专科门诊)。
向分诊护士说明来意:检查视力、验光(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验光或怀疑近视加深)。
如果是儿童(尤其12岁以下)验光或需要检查,医生通常会安排散瞳验光。护士/医生会提前告知散瞳的必要性、流程和注意事项(如散瞳后畏光、视近模糊,需有人陪同,勿自行驾车等)。
2. 初步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
主诉: 为什么来检查?(如:看远模糊、眼睛疲劳、头痛、视力下降多久了?)
病史: 既往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全身性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
家族史: 家庭成员是否有高度近视、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用眼习惯: 近距离工作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
戴镜史: 是否戴镜?戴什么类型的眼镜(框架、隐形)?度数?佩戴是否舒适?上次验光时间。
药物史: 尤其是可能影响视力的药物。
特殊需求: 如运动、工作对视觉的特殊要求。
3. 基础视力检查:
裸眼视力检查: 使用标准视力表(E字表或对数视力表)检查远视力(通常5米距离)。
戴镜视力检查: 如果已经戴镜,会检查当前的矫正视力。
近视力检查: 可能使用近视力表检查阅读视力(通常40cm)。
初步眼位检查: 简单筛查是否有斜视。
4. 客观检查
电脑验光:
使用电脑验光仪/自动验光仪。
患者将下巴放在托架上,额头贴紧,注视仪器内的热气球或风景图。
仪器自动发射光束检测眼球对光线的聚焦情况,快速获得初步的屈光度数(球镜、柱镜、轴位)和角膜曲率值。
注意: 电脑验光结果是客观参考值,不能直接用于配镜,它是主观验光的重要起点。
5.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医生使用裂隙灯显微镜。
患者将下巴和前额固定好。
医生通过强光和显微镜,详细检查眼前段结构:
眼睑、睫毛、结膜(是否有炎症、滤泡)
角膜(是否透明、有无损伤、圆锥角膜)
前房(深浅、有无炎症细胞)
虹膜(纹理、有无粘连)
瞳孔(形状、大小、对光反射)
晶状体(透明度、有无白内障)
目的: 排除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损伤、翼状胬肉、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
6. 眼压测量:
常用方法:
非接触眼压计: 喷出一小股空气到角膜上测量,无接触,快速便捷,稍有不舒适感。
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 需要表面和荧光素染色,接触角膜测量,是金标准,更准确。
目的: 筛查青光眼。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
7. 医学散瞳验光(如果需要,特别是儿童青少年):
适用人群: 通常建议儿童青少年(尤其验光、调节力强、疑似假性近视者)、远视患者、矫正视力不良者、准备进行近视防控干预者(如OK镜、离焦镜片验配前)。
方式: 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操作。
快速散瞳: 点短效散瞳药水(如复方托吡卡胺),每5-10分钟点一次,共点3-4次,等待30分钟左右瞳孔散大,调节麻痹后进行验光。药效持续约6-8小时。
慢速散瞳: 点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通常在家使用,连续点3天),彻底麻痹睫状肌。药效可持续2-3周。适用于调节性内斜视、中高度远视、或快速散瞳效果不佳的特殊情况。
目的: 麻痹睫状肌(放松调节),排除假性近视成分,获得眼睛在完全放松状态下的真实屈光度数(静态屈光度)。
8. 主观验光:
这是验光的核心环节,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和反馈。
在暗室或半暗室进行,患者坐在综合验光仪前。
验光师(或医生)操作:
初始设定: 将电脑验光结果或散瞳后验光结果输入综合验光仪。
雾视: 先让患者处于轻微“近视”状态(雾视),放松调节。
球镜调整: 使用一系列镜片组合(通常通过翻转镜片:红绿测试、小弥散斑法),让患者比较清晰度,确定球镜度数(近视/远视度数)。
散光调整:
散光轴位确定: 使用交叉圆柱镜,让患者判断哪条线更清晰或更黑,逐步精轴位。
散光度数确定: 使用交叉圆柱镜,让患者判断哪个镜片组合下视标更清晰,确定散光度数。
红绿测试: 再次确认球镜度数是否合适。
双眼平衡: 确保双眼清晰度相似,调节负担平衡。
目的: 通过患者的实时反馈,修正和确定终的屈光矫正度数。
9. 瞳距测量:
使用瞳距仪或刻度尺在综合验光仪上测量。
测量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远用瞳距)。
如果配渐进多焦点眼镜或特殊用途眼镜,还需测量近用瞳距。
10. 试戴与调整:
根据主观验光得出的度数,插片试戴(将镜片放入试镜架中)。
患者戴上试镜架,在验光室内走动,适应几分钟(尤其是次戴镜或度数变化较大者)。
感受清晰度、舒适度、是否有头晕、变形、地面不平感等。
如有不适,验光师会根据反馈微调度数(特别是散光度数和轴位)。
11. 眼底检查(散瞳后效果):
医生使用检眼镜/眼底镜(直接或间接)。
在散瞳状态下(瞳孔大),医生能更清晰地观察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等后部结构。
目的: 筛查高度近视可能带来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周边变性/裂孔/脱离、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这是医学验光区别于普通验光的关键环节!
12. 医生诊断与处方:
综合所有检查结果(视力、电脑验光、主观验光、裂隙灯、眼压、眼底),医生做出诊断:
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程度(近视、远视、散光)。
是否合并眼部疾病(如结膜炎、干眼、早期白内障、眼底改变等)。
给出医学处理意见:
开具终的医学验光配镜处方(包含球镜度数S / 柱镜度数C / 轴位A / 远用瞳距PD,有时还包括近用附加度数Add)。
针对眼部问题给予治疗建议(如用药、随访、手术建议)。
针对近视进展快的儿童青少年,讨论近视防控方案(如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镜、低浓度阿托品、用眼行为指导等)。
给出复查建议(多久需要复查视力/眼底)。
13. 取报告与配镜建议:
患者拿到验光报告单和医生开具的处方单。
如需配镜,可凭处方在医院内的配镜中心或外面的正规眼镜店配镜(医院配镜中心价格可能较高,但加工和质量控制通常有保障)。
务必保存好验光报告和处方,作为重要眼科健康档案。
重要提示
时间: 一套完整的医学验光流程,特别是需要散瞳的情况下,通常需要1-2小时甚至更久。请合理安排时间。
散瞳: 如果医生建议散瞳,特别是慢散(阿托品),请务必遵医嘱按时点药,并了解散瞳后的注意事项(畏光、视近模糊、避免开车骑车)。
沟通: 在验光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疑问都要及时向验光师或医生反馈。
儿童: 强烈建议儿童验光或定期复查选择医院进行医学验光,包含散瞳和眼底检查。
复诊: 遵医嘱定期复查,尤其是度数不稳定者(如青少年)或存在眼底问题的患者。
通过医院的医学验光流程,不仅能获得准确的配镜度数,更重要的是对眼睛健康进行了初步筛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验配放心,心中有数”。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