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868号,一家以中医特色见长的二级甲等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天山中医医院”)正以其独特的医疗理念服务于周边社区。其眼科虽规模不大,却承载着重要的区域健康使命。作为区域中医医联体的关键节点,天山中医医院眼科不仅提供基础诊疗服务,更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眼健康管理...



在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868号,一家以中医特色见长的二级甲等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天山中医医院”)正以其独特的医疗理念服务于周边社区。其眼科虽规模不大,却承载着重要的区域健康使命。作为区域中医医联体的关键节点,天山中医医院眼科不仅提供基础诊疗服务,更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眼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青少年近视防控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干预路径。在长宁区持续推进“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该科室正成为基层眼健康服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展现着中医“整体观”在眼科领域的实践价值。

上海天山中医院眼科中心专业眼科治疗与视力保健服务

中医为本,融合现代诊疗技术

天山中医医院眼科的核心特色在于其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路径。科室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优势,针对常见眼病开发了特色治疗方案。在干眼症治疗方面,科室借鉴中医“养血生津”理论,开展“养血生津明目汤剂雾化疗法”,通过药物雾化直接作用于眼表,缓解干燥症状,其疗效在社区随访中获得较高患者认可度。对于青少年假性近视及视疲劳,科室运用穴位埋针、耳穴压豆等外治法,结合中药调理肝肾,改善睫状肌调节功能,形成了一套非药物干预体系。在复杂性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上,科室注重“未病先防”,对早期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延缓微血管病变进展,体现了中医“既病防变”的核心理念。

科室在坚持中医特色的积极整合现代眼科检查手段以提升诊疗精准性。依托区域医联体资源共享机制,科室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造影等设备进行精细评估,确保中医辨证与现代诊断标准相互印证。在治疗层面,除传统疗法外,科室亦开展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等基础手术,并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等三级机构建立转诊通道,确保疑难患者获得及时手术干预。这种“中医主导、西为中用”的模式,既避免了技术崇拜导致的过度医疗,又确保了急重症患者的安全底线。

扎根社区,构建眼病防控网络

作为区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天山中医医院眼科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眼健康管理上,尤其注重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依托长宁区“治未病惠民项目”,科室牵头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程,2024年计划完成超过500人次的视力筛查与干预。项目不仅包括视力监测,还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推出个性化护眼方案,如针对脾虚肝旺体质青少年的健脾平肝耳穴贴压疗法,显著降低了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的转化率。科室定期在社区开展“中医护眼讲堂”,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与读本,提升居民自主眼健康管理能力。

科室的社区协同机制凸显了中医医联体的整合优势。一方面,通过“名中医工作室下沉”计划,刘崇晏、李洁等擅长眼病的中医专家定期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优质中医药服务;科室与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区域中药饮片审方中心”,实现处方同质化管理与饮片质量标准化,保障了中药外敷、内服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023-2024年,科室参与“爱心义诊进社区”活动20余场,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眼底筛查,累计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逾百例,并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三级医院,真正实现了“筛查在社区、预警在基层、救治在专科”的分级诊疗目标。

下表总结了天山中医医院眼科在社区眼健康管理中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 服务领域 | 具体措施 | 覆盖范围/成效 |

|--|-

| 青少年近视防控 | 中医体质辨识+耳穴贴压+护眼科普 | 年干预≥500人次,假性近视转化率下降30 |

| 糖尿病眼病筛查 | 免费眼底检查+中药早期干预+分级转诊 | 年筛查超1000例,早期病变检出率提升25 |

| 社区中医科普 | 制作护眼视频/读本+“治未病”讲堂 | 年制作视频≥10分钟,读本1册,讲座20场 |

| 中药服务标准化 | 区域审方中心统一质控+名医工作室下沉社区 | 覆盖10家社区中心,处方合格率100 |

科教协同,培育基层中医人才

面对基层中医眼科人才短缺的挑战,天山中医医院眼科积极构建“输血+造血”双轨并重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室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承担临床带教任务,并通过“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计划”吸纳社区医师参与学习。2024年,医院启动“中青年医师能力提升项目”,全区44名医师(含23名社区医师)接受系统培训,内容涵盖经方在眼病中的应用、眼底影像解读等实用技能,为社区储备了一批掌握中医眼病防治技术的骨干力量。医院柔性引进龙华医院等机构的眼科专家,通过“专科托管”提升科室的临床科研能力,尤其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中药干预方面已积累初步研究数据。

科室亦积极参与跨区域学术交流,推动适宜技术推广。2024年,科室骨干参加“丝绸之路·健康论坛”西北五省区眼科学术会议,学习数字导航白内障手术等新技术,并交流中药在抗术后炎症中的应用经验。针对新疆、陕西等合作地区的高发眼病,科室计划联合开发针对风沙性干眼症、紫外线性角膜病变的中药组方,助力西部眼病防治。医院作为长宁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正筹备将穴位注射治疗结膜炎、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等特色技术规范化,形成可复制的基层眼病中医干预模块。

未来方向:打造区域中西医结合眼健康中心

天山中医医院眼科的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中医“整体观”在现代眼病防治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将中医辨证与现代技术结合,科室在干眼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眼病管理中形成了特色方案;依托区域医联体平台,其社区筛查与分级转诊网络显著提升了眼病早期干预效率;而“科教融合”的人才策略则为基层中医眼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实践不仅守护了居民视觉健康,更丰富了区域中医药服务的内涵。

未来科室需在三个方向深化探索:其一,强化循证医学研究,尤其是中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的临床评价,亟待大样本、多中心数据支持;其二,拓展智能技术应用,如开发AI舌面诊辅助系统,提升中医眼病辨证的客观化水平;其三,深化“一带一路”医疗合作,输出中药眼贴、熏蒸等技术模块,服务更广阔人群。正如援疆医生张蕴达所言:“人的眼睛是星辰大海,我们既是追光者,也是探索者。”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交汇点上,这座社区医院的眼科正以谦逊而坚定的姿态,书写着属于中医眼科的星辰征程。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