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检查步骤

1. 病史询问:

医院近视检查规范流程与步骤详解

医生会首先询问你或你的孩子(如果是儿童就诊)的基本情况,包括:

主诉:为什么来检查?(如:看远处模糊、眯眼、频繁眨眼、头痛等)。

视力问题开始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日常用眼习惯(阅读距离、屏幕使用时间等)。

既往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

家族近视史(父母是否近视)。

全身性疾病史(如糖尿病)。

目前是否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及其度数(如有,好带上旧眼镜)。

是否在使用任何眼药水或药物。

2. 初步视力检查(裸眼视力):

目的: 评估当前不戴矫正镜片时的视力清晰度。

方法:

标准视力表: 常用的是 Snellen 视力表(E字表或标准视力表)。你需要站在规定距离(通常是5米或6米),分别遮盖一只眼睛,辨认医生指出的不同大小的视标(字母、数字或缺口方向)。

结果: 记录为分数形式,如 20/40(或 0.5)。分子表示测试距离(如20英尺或6米),分母表示正常人能看清该行视标的小视角对应的距离。数值越小(如20/200),表示裸眼视力越差。

3. 验光:

这是确定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具体度数的核心步骤,通常包含两种方式:

电脑验光仪:

目的: 快速、客观地给出眼睛屈光状态的初步估计值。

方法: 你将下巴放在仪器的托架上,额头贴紧,注视仪器内部的图像(如热气球或小房子)。仪器会发出一束红外光扫描眼睛,通过分析反射光线自动计算出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

注意: 电脑验光结果只是一个客观参考值,受调节(眼睛自身对焦的能力)、配合度和仪器误差影响,不能直接用于配镜处方。医生会将其作为起点。

主观验光:

目的: 在医生或验光师指导下,通过你的主观反馈,精调出清晰、舒适的矫正度数。

方法:

综合验光仪: 你坐在仪器前,戴上试镜架。医生会先在试镜架上放入电脑验光结果或旧眼镜度数作为起点。

雾视法: 有时会先故意让你处于轻度模糊状态,以放松眼睛调节。

球镜调整: 医生通过更换不同度数的凸透镜(用于远视)或凹透镜(用于近视),询问“个清楚还是第二个清楚?”(或“更模糊一点还是比较清晰?”),逐步找到使你看清小视标的球镜度数(近视就是负数度数,如 -3.00D)。

散光检查:

初步确定:可能使用裂隙片或散光表(放射状线条)初步判断是否有散光及轴向。

调整:使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度数和轴向。医生会旋转镜片,让你比较“面清楚还是第二面清楚?”,找出散光矫正清晰的镜片组合。

红绿测试: 看红绿背景下的视标是否一样清晰,用于微调球镜度数。

视力终点: 目标是找到能满足你看清视力表上小视标(通常是1.0或20/20)所需的小度数(浅度数)。

4. 睫状肌麻痹验光:

目的: 适用于儿童、青少年配镜、调节力过强(可能隐藏部分假性近视)、检查度数波动大或医生高度怀疑调节干扰的情况。通过散瞳药水(如阿托品、环喷托酯、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暂时消除眼睛的调节能力,暴露真实的屈光状态。

方法: 在诊室内由护士或医生滴入散瞳眼药水。通常需要等待20-60分钟(取决于药物种类),待瞳孔充分散大、睫状肌麻痹后进行电脑验光或主觉验光。

重要性: 这是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金标准”,尤其对青少年获得准确度数至关重要。

注意: 散瞳后瞳孔会散大,对光线敏感(怕光),看近模糊(调节丧失),持续几小时到数天不等(取决于药物)。检查后需要戴墨镜防晒,避免近距离用眼。

5. 眼部健康检查:

目的: 排除近视以外的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等),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眼底健康。

常用仪器: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医生用裂隙灯(带强光源和高倍显微镜)仔细检查眼前节结构,包括眼睑、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评估是否存在炎症、感染、外伤、白内障等问题。

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医生使用眼底镜(直接或间接)或通过眼底相机/OCT设备,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等眼底结构。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变薄、出现病变(如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裂孔、脱离)的风险更高,这项检查非常重要。

眼压测量: 排除青光眼风险。

6. 眼轴长度测量:

目的: 使用特备仪器(如 IOLMaster 或 A超)测量眼球前后径的长度。眼轴过长是轴性近视(常见类型)的主要原因。

意义: 对于青少年监控近视进展速度、评估近视控制干预措施(如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的效果非常重要。高度近视患者也需要定期监测眼轴变化。

7. 综合评估与处方:

医生会综合分析所有检查结果:

裸眼视力、主觉验光结果(散瞳或不散瞳)。

眼部健康检查情况。

眼轴长度(如测量)。

年龄、职业、用眼需求。

终确定是否需要配镜、配镜度数(球镜、柱镜、轴位)以及眼镜类型(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处方单上会写明右眼(OD)和左眼(OS)的度数。

医生会给出配镜建议、用眼卫生指导、复查时间安排(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期),并讨论是否需要以及适合采取近视控制干预措施(如角膜塑形镜、离焦型框架镜片、低浓度阿托品等)。

总结关键点

流程化: 检查通常按顺序进行,从基础视力到精细验光,再到健康检查。

核心是验光: 主觉验光是获取配镜处方的关键。

散瞳验光很重要: 尤其对青少年和初次配镜者,是获得真实度数的有效手段。

健康检查不可少: 近视不仅仅是度数问题,排查眼部疾病至关重要。

沟通配合: 在主观验光环节,清晰准确地反馈你的视觉感受给医生/验光师非常重要。

检查前的准备建议

提前停戴隐形眼镜:软性隐形眼镜至少停戴1天,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或角膜塑形镜(OK镜)需要停戴更长时间(通常RGP 3天以上,OK镜 2周以上),以确保角膜恢复自然形态,验光结果更准确。具体停戴时间请遵医嘱。

带上旧眼镜:方便医生了解既往矫正情况和评估变化。

告知病史和用药情况:特别是全身性疾病和眼部用药。

预留充足时间:尤其是需要散瞳验光时,整个流程可能需要1-2小时甚至更久。

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近视检查比简单的眼镜店验光更全面彻底,不仅能获得准确的度数,更重要的是能排除潜在的眼部隐患,并获得专业的用眼和配镜建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