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九院眼科周慧芳教授致力于眼科医疗创新与患者福祉的人
A-
A+
2025-07-26 09:38:19
227 评论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眼科诊室里,患者赵大爷因甲状腺眼病几近失明的双眼,在周慧芳团队的精准手术下重见光明。这一案例浓缩了周慧芳从医二十余年的核心使命——攻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这一致盲性顽疾。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亚太TOP 100眼科医生,周慧芳以多学科协作、医工交叉创新和人工智能赋能三大支柱,重构了甲状腺眼病的诊疗体系,让超过400万中国患者看到了希望。

甲状腺眼病诊疗体系的破局重构
从对症到对因的范式突破
甲状腺眼病曾长期面临治疗手段匮乏的困境。传统疗法仅能缓解症状,30-40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周慧芳团队率先提出“免疫分型驱动精准治疗”策略,通过绘制患者免疫特征图谱,发现IL-17A信号通路是TAO的关键致病环节。基于此,团队与药企合作开发IL-17A单抗,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这一发现不仅为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方向,更被纳入2022年《中国甲状腺眼病诊治指南》,成为诊疗标准。
首倡多学科全周期管理模式
面对患者辗转于眼科、内分泌科、放疗科之间的困境,周慧芳于2015年牵头成立国内TAO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中心。该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首诊医生全程负责制”,整合内分泌调控、放射治疗及手术干预,建立从早期筛查到晚期手术的全周期管理路径。通过规范化流程,患者治疗脱落率降低50,晚期重症病例减少35,相关经验已推广至全国百余家医院。
微创眼眶外科的技术革新
导航内镜开启精准手术时代
传统眼眶手术因解剖结构复杂,并发症率高达10。周慧芳在上首创内镜导航引导的数字化眼眶减压术,将手术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她利用术前三维建模模拟手术路径,术中通过实时导航避开视神经和血管,使眼球移位等严重并发症降至1以下。该技术被写入《眼整形外科学》专著,入选“中国眼科近五年十大进展”。团队进一步研发无线内镜系统,获3项专利并转化为II类医疗器械,实现国产高端眼科设备的突破。
手术机器人与远程医疗的未来布局
为突破人手操作的物理极限,周慧芳主导开发全球眼眶手术机器人。该设备集成高精度机械臂、多自由度器械和力反馈系统,能完成0.1mm级精细操作。2023年发表的实验数据显示,机器人辅助手术效率提升40,误差率下降60。这项技术不仅推动手术标准化,更为远程医疗奠定基础——未来边疆地区的复杂眼眶手术可通过5G网络由中心医院专家远程操控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
人工智能驱动的早筛早诊
AI筛查终结晚期就诊困局
在美国访学时,周慧芳发现当地TAO患者多处于早期,而国内门诊60以上已是中晚期。为改变这一现状,她建立全球规模的TAO多模态数据库,收录10万例临床影像数据,开发出基于面部照片的AI筛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眼睑退缩、眼球突出等特征,系统筛查准确率达83.6,患者仅需手机自拍即可完成初筛。这一成果入选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相关小程序已进入社区体检系统,惠及高危人群。
智能诊疗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基层医院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团队开发甲状腺眼病智能辅助平台,实现三大突破:
病灶定量分析:自动测量眼外肌体积、脂肪密度等关键指标,诊断符合率达96.7;
病程模型:结合血清标志物与影像特征预判病情进展,准确率超90;
个性化治疗方案:基于患者免疫分型及解剖特征,输出手术方案模拟效果图,辅助医患共同决策。该平台已在云南、新疆等地基层医院应用,使早期诊断率提高两倍。
医工融合的转化医学范式
从实验室到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周慧芳深耕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领域,主持的“-支架复合体修复眼眶骨缺损”研究开创功能化骨再生新路径。她在《Biomaterials》发表的系列研究表明:
β-磷酸三钙支架负载间充质,成功修复犬类眶壁缺损;
miR-31基因修饰显著提升大鼠颅骨缺损修复效率;
二维硅烯材料通过热力学调控实现时序性骨再生,获材料学界关注。这些成果获2项发明专利,并转化为可降解眼眶植入物,应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
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作为“眼眶病眼肿瘤”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核心成员,周慧芳构建“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闭环:
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实现脉络膜厚度精准监测;
联合企业开发术中神经监测仪,降低手术风险;
主导成立“一带一路”眼健康联盟,推动国产创新药走向。近五年带领团队获科研经费6000万元,成果转化4项,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育人与公益的双重使命
严苛与温情并存的教学哲学
“听话,出活”——导师范先群院士的这句评价,折射出周慧芳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她建立“临床-科研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计,要求每人掌握显微外科、分子生物学及数据分析三项核心技能。其团队近五年培养博/硕士46名,80毕业为三甲医院骨干,1人获全国优博论文。在云南举办的“眼眶病学习班”上,她亲自演示眼睑退缩矫正术,将九院技术辐射至西南边疆。
公益之光点亮“美女医师”
“中国美女医师”称号背后,是周慧芳对公益事业的执着。她牵头成立“甲状腺眼病关爱基金”,为贫困患者减免手术费用;组织医疗队赴宁夏开展“光明行”活动,完成免费手术300余例;开通“TAO患者之家”线上平台,发布科普漫画《甲状腺眼病一百问》。在她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疗心”——诊室里的水墨画、精心布置的绿植,都是为缓解患者焦虑的暖心设计。
结论:从精准医疗到全民健康的愿景
周慧芳教授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甲状腺眼病诊疗从跟跑迈向领跑。她创建的“精准分型-微创手术-智能管理”体系,使晚期手术率下降50,视力挽救率提升至90。其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科技奖励,更被范先群院士评价为“改变了眼眶病诊疗格局”。
未来,她将聚焦三大方向:
1. 靶向药物研发:基于Trp代谢物-AhR通路机制研究,开发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2. 手术机器人产业化:推动国产眼眶手术机器人完成CFDA认证,实现基层普及;
3. 全球协作网络:通过“一带一路”眼健康联盟,建立跨国TAO流行病学数据库。
从江南水乡的书法少女到眼眶病学者,周慧芳始终践行着“医术与艺术融合”的初心。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中国医生以科技创新跨越医疗鸿沟的可能——当精准医疗的星火点亮每双渴望光明的眼睛,那便是对“健康中国”生动的诠释。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