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奉贤区金海公路的现代办公楼里,一家名为上海龙眼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创企业悄然生长。成立于2022年9月,这家注册资本100万元的技术服务企业,正以“龙眼”为名,在数字化浪潮中探索着独特的产业定位。从技术服务到软件开发,从企业管理咨询到品牌战略规划,其业务触角延伸至信息技术的多个维度。在长三角科技产业生态中,...

在上海奉贤区金海公路的现代办公楼里,一家名为上海龙眼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创企业悄然生长。成立于2022年9月,这家注册资本100万元的技术服务企业,正以“龙眼”为名,在数字化浪潮中探索着独特的产业定位。从技术服务到软件开发,从企业管理咨询到品牌战略规划,其业务触角延伸至信息技术的多个维度。在长三角科技产业生态中,这家年轻企业如何诠释自己的存在价值?其发展路径又折射出区域经济哪些新动向?

上海龙眼科技有限公司以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创新引领智慧未来新纪元

战略定位与业务架构

上海龙眼科技明确将自身定位为技术解决方案整合者。根据工商登记信息,公司核心业务涵盖技术服务全链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和品牌策划等。这种布局显示出企业瞄准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综合服务需求,而非单一技术环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范围特别强调“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反映出企业对政策红利的敏锐把握。

在业务模式设计上,公司呈现出轻资产运营与资源整合并重的特征。一方面,技术服务与软件开发无需重资本投入;其作为上海君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身份,暗示其可能承担集团内技术中台职能——母公司君夫企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投资涉足多领域,龙眼科技或为其提供数字化管理支持。这种“集团孵化+专业服务”的模式,在长三角科技企业中渐成趋势。

| 核心业务布局 | 具体内容 | 市场应用 | 技术支撑 |

|-

| 技术服务 | 技术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 | 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开放协作平台 |

| 软件开发 | 化系统开发、网络技术服务 |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 模块化开发框架 |

| 企业赋能 | 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市场营销 | 企业形象升级、市场拓展 | 数据分析与策略模型 |

技术创新与行业协同

尽管公开信息未直接披露专利技术,但公司业务与上海新兴科技生态形成深度咬合。2023年成立的关联企业龙眼国科(上海)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机器视觉编码与端边云协同计算,其开发的边缘计算板、多媒体传输平台等产品,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这种技术协同可能为龙眼科技的企业解决方案注入硬件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6G与AI融合生态中的潜在角色。2025年泗泾镇6G信通智谷孵化器中,中迅科网络正与“龙眼”探索物联网自组网架构与超视觉芯片技术的结合。虽然“龙眼”主体尚待明确,但技术关联性表明上海龙眼科技可能通过开放创新网络融入前沿研发。这种“技术服务商+硬科技企业”的协同模式,恰符合上海市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方向——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泛在智能、6G等领域的政策导向。

治理结构与资源网络

企业采用集约化治理架构,核心团队仅三人:吴秀萍任执行董事(同时为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潘佳健负责财务,应正基担任监事。精简架构降低了决策成本,而高管在君夫系多家企业的交叉任职(吴秀萍关联6家企业,应正基关联7家),则赋予其调用集团资源的灵活性。这种模式常见于科创企业初创期,但也隐含资源依赖风险。

资源网络构建呈现双轨并行特征。在产业层面,母公司君夫企业通过投资形成跨行业触角;在区域层面,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集聚区为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政策与载体支持。值得玩味的是,与另一家名称近似的“上海龙眼信息科技”(2015年成立,2017年注销)相比,新龙眼科技更注重轻资产运营——前者注册资本200万元涉及硬件销售与维修,后者则完全聚焦技术服务。这种差异折射出上海科技服务业态从硬件集成向软务的演进。

市场定位与行业赋能

公司目标市场直指中小企业数字化痛点。我国约4800万中小企业中,仅30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存在巨大服务缺口。龙眼科技提供的管理咨询、品牌策划、信息系统集成等模块化服务,恰好适配中小企业“分阶段、低成本”转型需求。其客户案例虽未公开,但从茂名龙眼通过上海平台进军华东市场的案例可见,区域产业带的品牌化、数字化升级正催生技术服务新市场。

在产业赋能维度,公司业务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潜在共振。2023年茂名龙眼产业通过品牌策划与供应链优化,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80亿元;中国广东省分行创新“再贷款+‘土特产’”模式,推动荔枝贷、罗非鱼贷等金融服务。此类实践揭示:区域特产经济升级亟需龙眼科技所擅长的品牌管理、营销策划等技术服务,未来或可成为其差异化赛道。

区域协同与发展挑战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组成单元,企业深度受益于区域协同机制。松江区泗泾镇2025年引入的卫星通信测试平台“新微泛在”、信创应用“麒麟信安”等项目,与龙眼科技形成产业配套关系。奉贤区“数字江海”产业园建设更提供应用场景——这种“技术研发在松江、服务落地在奉贤”的跨区协作,体现上海“一廊九区”科技产业布局的效率优势。

但企业仍面临初创期典型挑战:2023年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0,反映核心团队可能由集团派驻或采用灵活用工;在龙眼国科等关联企业获千万级天使投资的对比下,其自身融资能力尚未验证;技术服务同质化竞争也要求其尽快建立技术壁垒。解决方案或在于深耕垂直领域:参考创远信科在6G测试仪器领域的突破(获科技进步奖),龙眼科技需在企业管理SaaS、区域品牌数字化等细分赛道构筑护城河。

总结与未来方向

上海龙眼科技的发展轨迹,映射出长三角科技服务企业的典型范式:依托集团资源孵化、聚焦轻资产服务、融入区域创新网络。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服务本身,更体现在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杠杆效应——正如茂名龙眼通过上海平台打开华东市场,县域经济亟需此类技术“桥梁”实现价值跃升。

未来突破点在于技术深度与生态广度的平衡。短期可借力母公司在企业,开发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中期需探索与龙眼国科的视觉计算、6G信通智谷的物联网技术形成软硬一体方案;长期则应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将“品牌管理+数字营销”能力导入农产品价值链升级。当技术服务的种子深植产业土壤,“龙眼”方能真正成为洞察经济脉搏的智慧之眼。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