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家嘴核心圈向东延伸的浦建路上,一座现代化的眼科专科医院正以专业实力重塑沪上居民的眼健康体验。作为光正眼科集团(A股代码:002524)重点打造的高品质旗舰医院,上海新视界东区眼科医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依托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治盲”多维使命融入诊疗体系。这里不仅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更是浦东区域眼科全病种诊疗中心,从儿童近视防控到高龄白内障手术,从干眼症理疗到眼底病攻关,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需求。其以博导领衔的专家矩阵与一线设备组合,正悄然推动民营眼科医疗服务标准的升级。

上海好视界东区眼科医院引领光明未来提供全方位眼科诊疗服务

专家团队与学科建设

人物与专科配置

医院汇聚了一批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形成多学科协作的诊疗生态。院长廉井财作为全国全飞秒手术专家,累计完成近视手术超十万例,其技术精度与手术量均居行业前列。儿童视光专科由刘红主任领衔,她在斜弱视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领域拥有深厚造诣;而赵立全副主任医师则在个性化近视手术设计中展现独特优势,尤其在ICL晶体植入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经验丰富。张晓琳副院长精研飞秒激光技术,荣翱教授专注老视矫正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形成覆盖屈光、白内障、眼底病等核心科室的“黄金阵容”。

团队协作与特色专病中心

这种专家配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跨学科协作提升复杂眼病诊疗能力。例如在高度近视治疗中,屈光专科与眼底病团队联合制定“激光矫正+视网膜病变防控”一体化方案;儿童斜弱视中心则整合视光训练、手术治疗及中医针灸,建立“诊前评估-术中干预-术后康复”闭环。医院还设立干眼病专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病中心,由孙琰等专家提供OPT强脉冲光治疗等前沿技术,凸显专科化与精细化特色。

技术设备与诊疗创新

高端硬件赋能精准医疗

医院投入逾2000万元配置一线设备,为精准诊疗提供基石。屈光手术中心引进三台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支持角膜透镜精准切削;美国爱尔康LenSx飞秒激光设备则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的切口制作与晶体碎裂,误差控制在微米级。辅助诊断层面,OCT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可分层分析黄斑病变,全自动视野检查仪精准定位视神经损伤,而超广角眼底相机则实现视网膜230°成像,显著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术式创新与规范化流程

在技术应用上,医院推动多项术式标准化:全飞秒SMILE手术切口缩小至2-4毫米,将恢复周期压缩至24小时;ICL晶体植入术采用术前3D建模定位,规避传统解剖盲区;而针对老视患者,则提供三焦点人工晶体置换术,同步解决白内障与屈光问题。流程管理上实施“一人一方案”质量管控,从20项术前检查指标分析到术后3个月随访体系,确保手术安全。数据显示,其全飞秒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8.2,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比91。

服务模式与患者关怀

全周期健康管理

医院创新性构建“诊前-诊中-诊后”三级服务体系。诊前阶段,线上平台提供AI预筛工具,患者上传眼底照片即可获得初步风险评估;到院后由“护眼管家”全程导诊,协调检查流程。术后管理尤为系统化:开发患者APP用药提醒,通过远程监测视力变化;针对青少年近视群体,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季度追踪眼轴增长,动态调整OK镜或低浓度阿托品干预方案。

人文关怀与公益实践

在服务细节上,医院推出家庭式陪护制度,为手术患者家属提供免费住宿;门诊区设置盲道导航与语音提示系统,便利视障群体。公益层面,定期开展社区糖网病筛查,2023年累计服务浦东居民3200人次;联合上海市残联启动“雏鹰护眼计划”,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免费角膜塑形镜验配。患者反馈显示,其服务满意度达96.8,“医护耐心解答”成高频评价关键词。

近视防控与视觉健康

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体系

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67的近视率,医院构建科学防控网络。基础筛查环节采用双目视力筛查仪,3秒完成屈光初筛;确诊患者进一步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测、角膜地形图分析制定方案。治疗手段涵盖离焦框架镜、日戴型RGP、角膜塑形镜及0.01阿托品药物联用,其中OK镜验配由角膜塑形学会(IAOA)认证专家张河副院长主持,年验配量超1500例。

成人视光矫正与老视干预

成人屈光矫正注重个性化设计:低中度近视全飞秒,高度近视适配ICL晶体;老视群体则提供三焦点晶体置换术,解决白内障同时恢复远中近视力。针对职场人群高发的视疲劳与干眼症,推出“理疗+药物+生活习惯干预”组合疗法,如采用LipiFlow热脉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医院年发布学术论文10余篇,其《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研究获2023年全国眼科年会论文。

学术科研与行业引领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作为光正眼科集团科研枢纽,医院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2020年牵头集团与卡尔蔡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同研发屈光手术智能导航系统;2023年浦江论坛期间,11位专家入选OCC屈光不正防治学组,推动临床标准制定。在疑难眼病领域,开展黄斑裂孔微创手术器械改良、圆锥角膜交联术稳定性研究,两项课题获上海市卫健委基金支持。

人才培育与行业辐射

医院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带教导师中67具硕博导师资格;每年举办“长三角屈光手术大师班”,培训医生超200人次。其管理经验也通过连锁体系输出:郑州、无锡分院采用东区医院的“星级示范单位”质控标准(2023年获评四星),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专家巡回会诊。集团年报显示,东区医院营收占上海片区32,门诊量年增17,印证其模式有效性。

高品质眼科医疗的实践样本

上海新视界东区眼科医院的十年发展,映射了民营专科医院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深耕的转型之路。其核心价值在于三重突破:技术普惠化(高端设备下沉至医保体系)、服务人本化(全周期健康管理)、学术临床融合(科研反哺诊疗)。然而挑战犹存——人口老龄化加剧眼底病需求,青少年近视防控仍需社区网络支持,而跨院区数据共享亦待突破。

未来可沿三个方向深化:,建设“近视防控医联体”,联动学校与社区医院建立电子视力档案;第二,开发AI辅诊系统,优化糖网病等慢病筛查效率;第三,探索屈光手术机器人精度验证,推动操作标准化。正如其与蔡司合作的启示:当医疗技术、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共振,眼科健康事业方能真正照亮“视界”之光。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