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详情
姓名 邹海东
学历 博士研究生学历,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后
临床职称 眼科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任职机构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主任(院长)、上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社会任职 中华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华眼科分会青委副主委、上海眼科学会副主委、上海视光学会候任主委等
擅长领域 各类疑难复杂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青少年近视防控、眼病防盲和流行病学技术等
科研成果 近5年主持卫生部、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等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全文论著250余篇,包括国外SCI期刊110篇;主编眼科著作1本;邹海东教授团队领衔的多地多家医院专家团队历时近三年的多中心研究发现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眼科期刊OPHTHALMOLOGY上
获奖记录 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项科技奖励;2020年12月,获得“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重要活动 2020年3月11日,作为医学专家参与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4月26日,带领医院相关领导、专家一行7人到其他医院进行参观交流;3月22日至3月23日,应邀率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6月28日午间,主持“红光控制高度近视进展的随机对照研究”成果发布会

术语解释:

邹海东:眼科界的人物与眼科医院发展的推动者

1. SCI期刊: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期刊,是上被公认的值得借鉴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在SCI期刊发表论文通常代表着较高的学术水平。

2. 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是眼科学领域中专注于预防盲症以及研究眼病在人群中分布、影响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的专业组织。

3. 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是一种用于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治疗方法,邹海东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有效性。

在眼科医学的广阔领域中,有无数的专家学者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默默耕耘。其中,邹海东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眼科界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临床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就,还在科研、教学以及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眼科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邹海东的个人成就与专业能力

邹海东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是一位的眼科主任医师,同时还担任着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等重要教学职务。他的学术背景十分深厚,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还在德国汉堡大学UKE临床医学中心进行了博士后研究,这种跨文化、跨地域的学术经历使他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眼科知识和技术,为他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临床实践方面,邹海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擅长各类疑难复杂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各种类型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已诊治各类疑难眼病患者近15万例。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例如,对于一些患有复杂白内障的患者,他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先进的手术技术为患者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科研领域,邹海东更是成果丰硕。近5年他主持卫生部、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等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全文论著250余篇,包括国外SCI期刊110篇,主编眼科著作1本。他的研究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也在上得到了认可。其中,他带领的团队历时近三年的多中心研究发现,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眼科期刊OPHTHALMOLOGY上。该研究成果为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降低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眼部并发症风险,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经济成本。

邹海东在医院管理与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邹海东在医院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现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主任(院长)、上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等职务。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他积极推动医院的发展和改革。他注重医院的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和培养的眼科专业人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他还加强医院的科研工作,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医院的科研实力。同时,他注重医院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工作氛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此外,邹海东非常重视学术交流。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例如,4月26日,他带领医院相关领导、专家一行7人到其他医院进行参观交流,与对方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就医院管理、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眼病防治等内容进行座谈,并安排有关专家到各自专业领域科室进行参观交流。这种交流活动为两院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医院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3月22日至3月23日,他应邀率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在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时,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岑美霞教授向访问团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整体发展布局、医学学科规划以及她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经历,并提出了后续合作前景。访问团还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香港研究开发与培训基地),与研究所所长关美宝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认为其中多项遥感相关技术有利于推动人群眼健康领域的发展。

邹海东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贡献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大,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邹海东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他不仅在临床中为青少年近视患者提供治疗,还在科研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他带领的团队开展的关于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的难题。高度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和黄斑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的发现,为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在BrightChina2024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上,香港理工大学何明光教授和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分别高度赞扬了这一研究成果,称其为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防控领域的一大进步。

此外,邹海东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向青少年和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的知识。他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近视防控意识。

邹海东的社会责任感与荣誉

邹海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作为中华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上海市防盲办公室主任等,积极参与防盲治盲工作。他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意识,通过开展筛查、治疗和预防等工作,帮助更多的盲人恢复视力,减少盲症的发生。2020年3月11日,他作为医学专家参与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为疫情期间的公众眼健康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他的努力和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项科技奖励。2020年12月,他获得“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还被评为百千万工程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人才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为眼科事业和社会所做出贡献的认可。

眼科医院的发展与邹海东的影响

在邹海东的领导和推动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医院的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开展了多项前沿的科研项目,为眼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的眼科专业人才,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他还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工作氛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的眼科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了医院的化发展。例如,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医院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邹海东与眼科医院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邹海东将继续在眼科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将继续致力于临床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在医院管理方面,他将继续推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的发展和改革。他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他还将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工作氛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他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防控方法,为青少年的眼健康保驾护航。他将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近视防控意识,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

在学术交流方面,他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眼科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眼科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他将带领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邹海东作为眼科界的人物,他的专业能力、科研成果、医院管理经验以及社会责任感都为眼科医院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眼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